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合力”辨(3)

刘大年同志对动力问题也作了总结:“历史前进的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阶级社会是表现为这种矛盾的阶级斗争”。这一总结重申了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摒弃了阶级斗争是唯一动力的错误,是科学的。但他继而认为合力说的主张者,是“拐弯抹脚,用‘合力’说去取代科学的动力说”,而“唯物史观的阶级斗争动力说,并不存在落后了,要被淘汰的问题”,倘若要用新学说来代替,合力说“显然不具备竞选的资格”。这个说法不免背离了事实。
    合力说的主张者并没有否定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更没有否定阶级斗争动力说,王志乐同志的观点,已经表明了这一基本事实。作为一种基本研究方法,历史合力论分析了历史动力理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层次和作用方式,更加具体地阐明了阶级斗争在动力理论中的地位,指明了阶级斗争动力说的适用范围。它与历史动力理论不存在相互对立的关系,更谈不上谁淘汰谁的问题。相反,运用历史合力论,才能使历史动力理论得到更加科学和准确的说明。
    从历史合力论的观点来看,前述关于动力问题的第一种观点,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民生史观。它强调人的物质生活需求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始因,这当然有鲜明的唯物主义色彩。但是,这种观点忽略了这种需求只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而不是历史运动中的现实的动力。因为历史运动的动力是在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形成的。所以,这种观点忽视了历史是主客体交互作用的结果,又带有强烈的启发论和机械唯物论的缺陷。
    第二种观点反映和坚持了唯物史观的经济决定论,揭示了人的社会关系和能动活动在历史运动中的作用。它构成了历史动力理论的基础和核心内容。在任何历史时期和任何形态的社会中,生产斗争和生产力的发展都是历史发展的原动力。历史合力论则把动力论的这一基本原则贯穿到了具体的历史分析过程之中。
    第三种观点目前已从阶级斗争是唯一动力的说法,改变成为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或直接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因此,这种观点是第二种观点的纵深发展。它同样可以用历史合力论关于社会因素交互作用的原则来加以说明。同时,历史合力论还告诉我们:阶级斗争的作用层次,一般来说,位于生产斗争原动力和其它意识形态领域种种因素的作用之间,它是二者的中介和联系渠道。而且,阶级关系也不是人们社会联系和政治联系的唯一方式,只有在阶级社会中,这种关系才成为人们相互关系中的主导因素,阶级斗争也才能成为历史运动中的根本动力或直接动力。
    根据历史合力论的观点,关于动力问题的第四种观点也有其合理性。既然历史的运动是通过主体的实践活动而实现的,那末,支配和制约主体实践方向与行为方式的思想、意志也必然参与历史创造过程,而且,主体在科学、文化艺术、法律、道德、哲学、宗教等方面的社会冲突和运动,以及他们在这些领域中所积累下来的既往的精神成果,也都对历史过程有着推动或阻滞的作用,从而构成历史动力的一部分。为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再三强调了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强调它“在历史运动中有巨大意义”(16)。尽管它不是原初性的、决定性的,而且在本质上,仍然是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在不同领域内的不同形式的反映,但它毕竟有自己独特的活动特点和作用方式,不能为生产斗争、阶级斗争所取代。
    由此可见,学术界关于动力问题的第二、三、四种观点,都只是说明了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的科学理论中的一个部分。历史合力论则把这三种观点有机地联成一体,从而使我们领悟到历史动力应该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结构,阶级斗争只是其中一个部分、一个层次。按照历史合力论对历史动力理论所作的层次分析,完全符合历史过程“依次发展的阶段”,使我们能够“透过一切表面的偶然性揭示这一过程的内在规律性”(17)。
    历史合力论确定了阶级斗争动力说在历史研究中运用的范围和方法。这种方法启示我们:第一,在社会历史领域,任何一种力量,任何一种因素,都不可能完全按其预定愿望或方式行事,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第二,社会斗争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凝固不变的模式或公式。这就意味着:阶级斗争在历史动力论中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必须在同其它斗争形式的交互作用中来分析和把握它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当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侧重面发生变化时,社会斗争形式的层次关系和相互作用也会相应变化。因而,即使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也并非始终都是历史的主要推动力量。以资本主义社会为例,它从产生、发展到衰亡的全部过程,都贯穿着阶级斗争。而且,由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阶级结构简化,阶级斗争也相应公开化、激烈化,阶级斗争作为历史动力的伟大作用,比任何私有制社会都更为明显。但即令如此,我们却也不能不看到另外一面,那就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阶级斗争的推动作用在程度上是不尽相同的。如工业革命时期同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情况就颇有差异。在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更多地通过科学技术革命来表现和完成,而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这种矛盾运动却主要是通过阶级对抗以至暴力革命来解决。显然,离开历史动力的其他重要因素及其相互联系形式,孤立地谈论阶级斗争,就不能在实际研究中科学地说明阶级斗争的动力作用。而历史合力论则帮助我们从理论上明了阶级斗争同其他历史动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层次变化,从而把它纳入了历史动力理论的整体系统。这样,我们就可以科学地运用阶级斗争动力说,而且可以对整个历史动力问题进行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综合分析与动态分析。
    这种历史合力的分析方法还能帮助我们全面看待阶级斗争的推动作用。根据历史合力论的观点,每个参预历史活动的人,都是构成历史动力总体的一分子,他们的活动和意志冲突,是历史动力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具体表现和人格化形式。因此,不能把人民群众看成历史前进的唯一动力。在历史研究中,不但要看到人民群众及其代表人物的作用,也要看到剥削阶级及其各类代表人物的作用。由于社会历史运动并不只限于阶级斗争一个方面,社会生活也并不只有政治斗争一个内容,所以即使是统治阶级人物,其活动和后果也不能一律被排除在历史进步行列之外。唐初新兴士族地主集团及其杰出领袖李世民,所执行的均田制、租庸调经济政策,和中外文化开放交流方针,无疑对封建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化建设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希腊的政治家梭伦和希腊绝大多数科学家、文学家、哲学家,都是奴隶主,然而他们对希腊的民主政治和辉煌的学术成就,都做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至今仍为全人类所敬重。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