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论中国史籍的发展脉络(4)

鸦片战争后,史学界三派竞立,史籍峰起。地主阶级改革派以龚自珍、魏源为代表。龚著《古史钩沉》《尊史》,魏著《董子春秋发微》《老子本义》都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魏著《海国志》,是我国第一部研究世界历史地理的名著。他们的史书不仅为国内康、梁变法埋下了“先机”,也对日本的明治维新起了推动作用。梁启超说:“晚清思想解放,自珍确有功焉。”(19)康有为、梁启超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史学领袖。康著《孔子改制考》等,主要是张扬变法思想,而梁于1902年写的《新学史》则第一次明确提出资产阶级的“史学革命”口号,还有《中国叙论》《历史统计法》《中国历史研究法》等,都主张改革旧史学,进一步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历史观和治史方法。在康梁的影响下,夏曾佑写了一部《中国古代史》,这是一部运用进化论考察中国历史,从形式到内容都较新颍的史籍。资产阶级革命派史学代表是章太炎。他认为,如要“寻求政术”,必须“历览前史”,遂撰写《史学略说》一书,强调史学的重要作用。他所拟《中国通史目录》,极力提倡变法革新的史学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历史依据。
    显然,这是一个对有史以来的全部学术文化——特别是史籍进行大清理与大总结的时期,展现了中国史籍的整体面貌。它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下述几个方面:第一,著述众多,史家如林。仅明清两代的史籍便有七千多部,十三万余卷;其中,野史、杂史、方志、谱牒不在少数,仅以谱牒为例,清代便有八千余部,这是以前各个时期所无可比拟的。考订史论成熟,考据盛行。章学诚等人的史论,较之于刘知几、郑樵,达到了新的高度;第二,校注、辑佚辨伪的研称方法,特别是比较研究法,是中国史籍发展的新成就。第三,形成流派,辩驳争论,是本期史籍的独具特色,是中国史籍发展史上的崭新气象。
    马克思、恩格斯以论调的方式指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学科、即历史科学。”(20),而史籍,是历史科学的基础。我们今天研究中国史籍的发展史,不仅有益于宏观地认识和掌握史籍,推动历史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也有益于我们认清“民族虚无主义”的本质和危害,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注释:
    ①闻一多《死水·一个观念》。
    ②见刘节的《中国史学史纲》、白寿彝的《史学概论》、葛懋春的《历史科学概论》、许凌云的《读史入门》等著作。
    ③⑤白寿彝《中国史学的童年》,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79年第四期。
    ④章学诚《文史通义·书教》。
    ⑥郑樵《通志·总序》。
    ⑦司马迁《报任安书》。
    ⑧《汉书·司马迁传赞》。
    ⑨《后汉书·班固传》。
    ⑩参看《汉书·艺志》《隋书·经籍志》。
    (11)刘知几《史通·书事篇》。
    (12)观《唐·大诏令集》。
    (13)(14)(15)(16)(17)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18)刘节《中国史学史稿》,第315页。
    (19)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20)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