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论历史研究的低谷期与高峰期(2)

低谷的出现,未必一定是危机。危机走向崩溃,危机带来怅惆和失望。危机期很难建树。中国史学悠久的传统和深厚的基础,决定了中国史学不会香火中断。随着世界交往的扩大与加强,“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2页)的趋势,决定了中国史学的发展与更新必须跟上世界发展步伐,必须从世界史的大范畴里认识和研究中国历史。这也决定了中国史学未来的振兴。因此,历史研究的低谷期给有历史识见的史家们带来的是思考和腾飞前的酝酿,不是惆怅和失望。低谷期不易大的建树,却一定会有人正在为大建树作准备、在积蓄。低谷期的出现,主要是客观的社会原因,不是人才上的主观原因。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事实一再证明,中国的人才优势很多是以文史哲杰出人才的大批涌现为特征的。当代中国人才的培养,在构成上正在向科技化方面转化,这有益于中国的发展。但在当前,它不可能不直接间接影响到包括史学在内的人文科学的发展,造成这方面人才既青黄不接,又相对“过剩”的怪现象,造成年青人喜欢读理工科而不愿学文科的情况。不必为此感到忧虑,以为这是历史学的悲剧。一旦经济振兴,悠久的中国历史的价值必将为新一代人重新认识并为之献身,大批文史哲人才将会大批涌现,并在政治决策、经济管理和文化建设发挥巨大的效益,推动中国现代社会的设计、构造与发展。当然,如果决策者能早些认识到这点就更好。这需要政治远见,历史眼光是促成宏远政治见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科学,法学是从人的相互关系上研究如何相适应的科学,历史学则是从历史的经济和动向预测历史发展趋势的科学。从广义历史学的含义上说,历史学可以无所不包。它是过去人类社会的包罗万象内容的缩编。重视历史,意味着重视人类的过去、今天和未来。理论、历史、现实的有机的完整的结合,是形成正确世界观和正确策略的前提和必要因素。只有政治上短见的功利主义者,才会置历史于不顾或不屑。任何一个时代,重视历史的统治者都是明智的统治者。无产阶级由于他的阶级地位以及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使他对历史的重视程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剥削阶级的统治者。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言:“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0页)当统治者不重视历史时,人们也不会去注重历史的。“读史使人明智。”如果我们国家的中上层领导干部有一半对历史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和认识,能从中领悟“治国平天下”(借用一句老话)的智慧和谋略,而不是从历史中学得权术的末技,那就会对社会的发展、繁荣、安定起莫大的作用,那就一定会促进经济的振兴,国家的富强。不能把开放、改革同重视历史经验对立起来,以为只有向外国学习现代经验才符合改革、开放的方针,而求教于本国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就是向后看,就是背负沉重的历史包袱。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历史并非都是包袱,本民族经历过的沧桑,对这个民族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本民族的历史也包含着精华与糟粕,即使对糟粕,对它作科学的分析与批判,也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成为我们前进中的精神财富,改革、开放中的营养基。国家领导层对国家大事的决策,历史应放在重要地位。重视历史因素,重视历史学家宏观或微观的意见,可以大大减少失误,少走许多弯路。几乎可以肯定说,不懂历史,无以治国。重视历史,是一个民族力量的表现,体现了这个民族有没有反思的精神与魄力,而反思正是探索、前进、变革的开端。要求从战略思想重视历史学,重视历史学的普及和启蒙,并不是要求历史学成为功利主义的工具。常听到财政部门的有些人这样说,我们给你们花了这么多钱,你们总得为社会实践贡献点什么。历史学归根到底是要为现实服务的,但这主要是从长远的、宏观的意义上说的,不是从急功近利的意义上说的。追求暂时的功利可能酿成长远的祸害。在人类近代经济发展史上,由于光顾工业发展而不顾环境污染而造成多几十倍损失的事实,提供给我们的就是这样的例证和教训。历史认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把长远的战略眼光和眼前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审视一切事物。有没有历史的眼光,对能否正确认识事物、认识现在、预测未来,有极大的影响。当社会上有相当多数的人重视以历史眼光审视事物时,历史学就会走出低谷,向历史学的高峰,也是现实的高峰攀登。当大多数人还不能正确认识这个严峻而又迫切的问题时,历史学和史家只能在低谷中徘徊。
    等待和赐予,都不能使史学走出低谷。时代是史学转机的最重要前提。此外,还需要史学家自身的反思和史学本身的改革、探索。不应否认,当代史学的现状是大大落后于时代的。不仅中国如此,外国也是这样。国外史学评论家说:“当前在历史家当中的一个基本趋势就是保守主义。”“抵制历史变革的力量同推动变革的力量相比较,至少是一样强大,甚至可能更强大一些。“根据记载,近来出版的百分之九十的历史著作无论从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还是从概念体系来说,完全在沿袭着传统。”(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330页)我们当前的时代是一个伟大转折的时代,作为意识形态之一的史学,自然应当适应这个时代的变化。然而现状远不能尽如人意。说一句实在话,当前史学的现状,既得不到领导层的青睐,也不受群众的欢迎。究其根源,不能尽从客观上找原因,在史家和史学的主观方面确实存在不少问题。第一,在“需”“求”关系上,史学的现状是不适应的。史学的“贬值”不是“供过于求”(史学作品的数量不算少),而是“供不应(适应)求”。社会现实的许多问题,需要从理论上求得答案,需要从历史上寻找根据,预测未来,而史学的实际状况远远不能满足这种要求。当代史学的一个大问题,是它太远离现实。历史当然不能等同于现实,也不能要求它事事、时时直接服务于现实,但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只能是现实。为历史而历史的超现实主义派,远离现实派,孤芳自赏派,都是不合史学使命的。第二,由于当前史学现状是前一个史学高峰的延伸。即前一座史学高峰的缓坡,因此,它无论在内容、形式还是文风上,还是前一阶段的延伸。此外,还有抛弃了前一阶段好的内容、形式,吸取并发展了其不好的内容、形式的情况。创新者有之,然而未形成为潮流。当前社会巨大的经济、政治、社会乃至人们心理状态的变化,要求史学必须迅速形成新的格局、观念、文风。旧的不适应了,新的需要建立,而史学学科本身因袭性的特点,又使它呈现一定程度的保守性。如果我们不注意,史学本身的转变、改革、更新,就会比文学、哲学、经济学缓慢。第三,史学队伍的新陈代谢,由于“越老越香”的传统观念影响和习惯势力的束缚,比起某些学科,相对地显得缓慢。由于史学要受“才、学、识”的限制,新生力量的成长也相对来得慢。这都影响到史学从人才到成果更新的质量与速度,然而,有两三代人的努力,新的史学高峰顶端的曙光是一定会看到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