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低谷到高峰 在大的时代标志确立时,每每有与这个时代相彪炳的史家、史著与之辉映。只要这个时代到来,史学的高潮也会到来。当然,中国新的史学高潮何时到来,不是个人意志的产物,而是时代趋势的结果。中国当前改革、开放的浪潮不可避免地冲击着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也促进上层建筑各部分不同程度的运动。史学在这股浪潮中不可能不受到波动。“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可以预料,经过低谷期的徘徊、思考、探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包括意识形势在内的整个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势必发生巨大的变革。历史研究工作者将结合社会的大变革,从史学方向、史学理论、史学方法和史学领域的各个分支,结合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史学从深度和广度上进行开拓。我们已经看到,从八十年代开始,已经有一批中青年史学工作者开始了对中国社会与历史的新探索与研究,开始了对包括“文革”在内的中国当代史的资料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写出了一批有影响的论文和著作。不管人们对之是褒是贬,是臧是否,这毕竟是走出了艰难而可贵的一步。这是中国当代新史学的曙光。即使他们有离经叛道的成分,也是对原有经几十年而不变的史学旧模式的冲击、其理论与实践上的意义不完全是史学本身的。要突破,必须有冲击,有忤逆。何况冲击、忤逆的许多视为偶像的东西,并不是真马克思主义,只是权力转化的僵化、保守、形而上学的思想形式。马克思主义就是在突破的忤逆中成长发展起来的。它不是曾被视为到处游荡的幽灵吗?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就不怕突破,突破只会使马克思主义攀上当代理论的高峰。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些中青年同志在经过一段理论摸索与迂回以后,重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深刻的洞察能力和科学价值,已经在比前人高的出发点上开始了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历史,并达到比五六十年代更高的认识水平。他们将是中国当代新史学的希望和中坚力量,是攀登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中国史学高峰的突击手。 在低谷中徘徊、思考、跋涉的史学工作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日子是不太好过的。发表文章、出版著作困难,冷落、轻视的社会环境,以及与这一切相关联的经济拮据的窘境,曾使多少史学界的中青年朋友发出“研究人员不如小商贩”的感叹。作为有历史眼光的史学工作者,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的是“安贫乐道”的心态,对未来坚定的信念,对事业韧性的追求。一切事物都有矛盾的两面。低谷中冷落的环境,有助于思想家冷静的思考,有助于历史与理论问题的深沉思维,有助于科学著作的静心著述。因为这种环境不利于“赶时髦”史学作品的炮制。“赶时髦”的作品没有理论的深度,没有对现实、历史、理论的静心深刻的思考,也不会有久远的生命力。历史著述不同于时效性很强的政论,也不同于一挥而就的肤浅的文艺作品,它需要下很大的功夫。高层次的史学成果,是熔哲、史、文于一炉,合现实、历史与未来共一体的人类思想结晶,只不过是以个人(或少数人的史学群体)成果形式表现而已。郭沫若在大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十年的科学研究成果,足以证明,低谷期是科学研究的好时期。许多科学著作是在低谷期间孕育的。低谷期潜心研究的人,只要肯面对历史与现实进行认真的反思,以正确的思想武器探索社会和研究学问,用不懈的努力孜孜于科学的追求,就一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乃至取得突破性的成就。当然,这有个人才能的高低,识见的深远,学力深浅的区别,表现的科研水平和成果大小也会有区别。“这个领域无限广阔,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75页)从这个意义上说,低谷期正是高峰期的准备阶段。客观条件是时代造就的,个人主观的努力才是成功的关键。人类绝大多数思想文化成果是以个人产品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而不是靠科学规划出来的(百科全书式的汇集性的文化成果除外)。这里也有个人竞争的问题。与其说这是个人竞争,不如说这是思想竞争。在代表人类进步最高水准的学术文化的竞争中,二十一世纪会出现新时代的郭沫若、陈寅恪、陈垣、范文澜、翦伯赞……,会涌现一大批有悠久生命的中国史和世界史著作,大大丰富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宝库。 史学起飞的准备阶段要做的事,不是几句动听的鼓动人心的空话所能代替的。这需要认真地读书,观察和思考,需要借鉴中外古今一切优秀的史学成果,批判地吸取其中能为我们时代所用的精华成份。我们不能沉醉在中国古代文化温床上死守祖宗家法,也不能把一切外来文化都视作精华。在对把马克思主义僵化的倾向进行“挑战”时,不能忽视马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精髓。在历史地审视“五四”以来的史学成就时,不能抹煞前辈史学家开创性的成就。马克思主义史学和马克思主义一样,“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偏狭顽固的学说。”(《列宁选集》第2卷,第441页)继往才能开来,创造才能前进。你也许比前人站得更高,但你是站在前人的肩头上才站得比他们高。思想文化的继承性是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继承性加创造性才能推动文化发展。史学上的狂妄自大者,不具备作为一个史家的基本素质。一个新的理论体系的建立,需要多少代人群体的努力,而后才由一个代表性人物集大成。认识自己的历史地位和客观条件,实实在在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正是为人类思想文化大厦加砖添瓦。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过:“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条件下继续从事先辈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改变旧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1 页)历史的发展是这样,历史学的发展也是这样。从史学研究的低谷走向高峰。也是一种历史的交替,包涵着继承、批判、改造与创造的长期思辨和实践过程。这种交替总会到来,它是史学本身循着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的产物。这种交替又是人的主观能动活动的结果。这种交替又直接间接地影响着历史的发展。史学工作者应当自觉认识并遵循这个规律,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举起你的双手吧,世界是我们的。新时代的朝晖必将染红东方史学新的高峰。中国新一代的史学工作者既不会有负于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祖先,也不会逊色于日趋发展的现代世界文明。历史终将证明:中国人是世界文明发展队伍中的一支劲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