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理论政策 >

“四个自信”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奠定坚实基础(3)


    第三,制度自信是保障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稳定发展的法律依据。
    制度是在特定社会环境内制定的一套规范人们行动准则、统一协调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体系的习惯规程,具体表现为立足于人民利益、立足于国家的整体性需要、立足于社会稳定发展和进步而形成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如我国制定的《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只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才能实现各民族的全面发展,才能确保全面依法治国的有效实施。只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树立人民对法律的信仰,民族团结才会得到保障,团结统一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才会得到保证。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出台的民族政策是开展民族工作、实现民族团结的重要遵循。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面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族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制度优越性经过了几十年的实践检验,充分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可靠性。正如1987年3月邓小平在会见喀麦隆总统比亚时所说的:“我们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正是因为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才有了正确的法律保障和依据。
    第四,文化自信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重要精神基础。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特别加以阐释的概念。习近平总书记从文化的角度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而只有“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才能推进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延续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因此,作为实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精神基础,文化自信需要有“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相互包容和对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的相互认同,需要有平等互助的理念和各个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历史认知。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的基础,文化自信亦能促进文化认同。我国各民族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过长期的相互交融、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每个民族都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在维护国家统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团结互爱的文化凝聚力。这是我们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精神基础。
    【本文系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老区精神与老少边地区发展研究中心科研项目“左右江革命老区乡村文化建设研究”(LQ15A03)课题系列论文。】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