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田野研究 >

[邓启耀]中国传统刺绣工艺的多重文化遗产价值


    摘要:中国刺绣具有多重的文化遗产价值。首先是“工绣”,手工融进人的智慧和因境而变的技能,其中的个性或人的痕迹,是规整划一、机械复制的机绣不能比拟的;其次是“画绣”,以绣为画,绣娘兼为画工,汉地几大名绣主要继承或模仿文人画和西画传统,少数民族的画绣立足于乡土,在形式构成等方面属自创民间画传统,与现代艺术灵犀相通;再次是“意绣”,即以刺绣表述和传达意义,或为叙事,或为象征,或为祈祝,或为禳祛,或为族群认同的符号,或为社会分层的标识。刺绣,是一种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书写”文化的视觉文本。
    关键词:刺绣;工绣;画绣;意绣
    作者简介:邓启耀(1952—),男,广东顺德人,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民俗学、视觉人类学。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宗教艺术遗产调查与数字化保存整理研究”(11&ZD185)阶段性成果。
    

    中国各民族远古时代即“好五色”“重文绣”,在上古神话和古代文献里早有记述。商周时,衣服的“文章”“絺绣”已不足为奇;缝缀等工艺,更是制服之必需。在《书经》《周礼》《考工记》等文献中,都有以文章絺绣装饰衣服的记录。服饰成为生活必需和人文标志之后,各民族以绣饰衣,亦为风尚。百夷“衣绮丽”,爨人“衣文绣”“贵者饰锦绣”,金齿百夷男“蹑绣履”,女“衣文锦衣”,侬人妇女“著绣花履”“惯挑棉锦”,有的“精刺绣者所绣之花鞋花袖,时样翻新”,有的“与苏湘绣相仿佛”,藏人男以“红绿十字文罽为衣”,女“俱彩罽为之。裙或文罽,或彩色布罽”,苗族“以丝线织文于布为衣”,仡兜“女子短衣偏髻,绣五彩于胸袖间”,瑶人“冠红巾,衣花绣”……古代图像文献,让人直观看到不同族群不同角色人物的服装,看到服装上精美的饰品或绣纹。在青铜器、绘画、雕刻上,不少人物形象的衣着极多图纹,这些纹饰,应当多是绣品。它们印证了“蛮王并清平官礼衣悉服锦绣”,“绛紫锦罽”的服饰特征(图1~2)。考古发掘也出土了一些工艺精湛的锦绣织品,如北京老山汉墓出土的刺绣棺罩、湖北江陵马砖一号楚墓出土的战国中期绢罗锁绣工艺、荆州马山楚墓出土的刺绣丝织物等。无论是古朴素淡,还是绚烂精致;无论是挑花、缀连,还是刺绣、镶缝,重文采,勤缝绣,几乎是中国所有民族古今一致的俗尚。
    我国号称“四大名绣”的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在国际上久负盛名;上海绒绣和顾绣、北京京绣、温州瓯绣、宁波甬绣(金银线绣)、河南汴绣、杭州杭绣、陕西秦绣、山西晋绣、江苏锡绣(无锡精微绣)、辽宁辽绣、江西夏布绣、湖北汉绣及江浙粤等地的发绣等名声遐迩;少数民族亦多纹绣彩锦,其中,苗绣、瑶绣、彝绣、羌绣、壮绣、侗绣、满绣、土家绣和维吾尔、达斡尔、柯尔克孜等民族的刺绣,都达到出神入化的水平。
    目前,中国传统刺绣工艺美术遗产被国务院批准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共有27个。它们分别归属于1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4个民族的40个保护单位。
    中国刺绣多重的文化遗产价值和意义,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图1“二人盘舞鎏金铜饰”人物短衣长裤服式衣裤均有纹绣。云南省博物馆展品。
    
    图2大理国梵画长卷《张胜温画卷》大理国利真皇帝、皇后及侍者服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