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帛学理论总结与创新:理论构建与学科建设(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12:11:49 《中国史研究动态》 胡平生 刘国忠 蔡 参加讨论
简帛材料的信息采集,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简帛的整理与研究主要是依靠影像资料进行,所以影像图片的清晰程度及保存状况直接影响到简牍潜在价值的发掘程度,这种信息采集与考古学、文物修复、摄影技术等关系十分密切。近年来简帛材料的信息采集也有很大的发展,比如近年来在简帛的信息采集过程中,已使用了高达8000万像素的相机系统,在对简牍现状的分析基础上,利用先进的“饱水拍摄法”等拍摄手段,获得了简牍的高清图像信息,其效果要远远超过以往拍摄的图片;再加上利用红外的照相或扫描方法,已经可以把很多过去无法用肉眼辨识的简帛文字识别出来,从而大大提高了简帛内容释读的可能性。在简帛信息材料过程中的另外一大飞跃,是对简帛信息采集工作更加全面。以往对简帛信息的采集,只重视简帛正面有字的部分,对于简帛背面无字的部分常常忽视,相关的整理报告也没有提供这方面的信息,造成科研人员只能依据简帛正面的文字内容进行编联和缀合,往往造成众多的争论。我们在做清华简的拍摄过程中,李学勤先生就反复强调,一定要重视简帛的考古学属性,对清华简的所有简背都要进行拍照,不管它们有字还是无字。当时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就是这么做的,也是这样公布清华简照片的。事实证明,这一做法十分正确,现在看到了清华简、岳麓简、北大简等简帛材料的背面信息之后,学者们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原来竹简背面的竹节位置、刻划痕迹、反印字迹,甚至是粘附物的特征,都可以为竹简的整理和编联工作提供重要的帮助。因此近些年来,竹简的编联和缀合工作更加科学和有效。现在看来,用出土文物的标准对简帛进行整理和公布,确实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提醒我们,对于过去已经公布、但却没有竹简背面信息的相关材料,也需要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重新进行拍摄,特别是要留意和提供竹简的背面信息,这对于简帛资料整理工作的深入,实在是太重要了。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像银雀山汉简等重要资料已经启动了重新整理的项目,今后这方面的工作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