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靖公:《新史学批判》,《杂志》13卷4期,1944年7月。 (13)《少年中国之精神》,《少年中国》1卷1号,1919年7月15日。 (18)《三论问题与主义》,《胡适文存》一集卷二。 (19)(27)(36)(37)《古史讨论的读后感》,《古史辨》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重印本。 (20)(24)《治学的方法与材料》,《胡适文存》三集卷二,上海亚东图书馆,1930年出版。 (28)“展缓判断”是胡适在《评论近人考据〈老子〉年代的方法》(《胡适论学近著》第一集)这篇总结他参与其中的老子时代的考证的争论得出的结论性意见。 (29)《自述古史观书》,《古史辨》第一册。 (30)(31)《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古史辨》第一册。 (32)(44)《古史辨》第一册“自序”,第19页、40页。 (35)参见《〈三侠五义〉序》,《胡适文存》三集卷六。 (38)《井田制有无之研究·胡适之先生答廖仲凯、胡汉民先生的信》,《建设》2卷1期。 (39)胡适认为:“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国学’。”(《〈国学季刊〉发刊宣言》) (40(41)《〈国学季刊〉发刊宣言》,《国学季刊》1卷1号,1923年1月出版。 (42)《胡适选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6页。 (43)王学典:《历史主义思潮的历史命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0页。 (45)参见傅著《性命古训辩证》,《傅斯年全集》第四册,(台)联经出版社公司1980年版。 (46)熊十力:《纪念北京大学五十年并为林宰平视嘏》,《十力语要初续》,第17页。 (48)《介绍我自己的思想》,《胡适论学近著》一集卷五,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