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考古发现谈中华文化自信(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9:11:52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王巍 参加讨论
四千年前观天象,尧舜古都有迹寻 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发现了距今4200年、面积达280万平方米的大型城址,城内发现了周围有城墙围绕的宫殿建筑基址区。这是迄今中原地区所见最早的宫城,也是东亚地区最早的宫城。宫城内的建筑基址附近发现了世界上年代最早的瓦,还发现了中国最早的铜容器残片和用毛笔类书写工具在陶器上书写的两个文字,表明当时已经能够制作铜器和使用文字。 引人瞩目的是,在位于城址南部的一个用围墙围绕的特殊空间中,是几座大中型墓葬和一个半圆形的坛状遗迹。经过考古学家和天文学家的共同研究和模拟观测,初步确定该半圆形遗迹极有可能是观测天象、决定时令节气的“观象台”。这个发现与《尚书·尧典》记载尧“观象授时”,即观测天象,决定并颁布农时节气的记载恰相吻合。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南部,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与古史传说的“尧都平阳”相吻合。陶寺遗址观象台的发现表明,早在距今4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准确掌握了农时节气,并根据节气从事农业生产。这在世界上已知的同类遗迹中是年代最早的。 养蚕缫丝织绸锦,服饰文化作贡献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养蚕缫丝具有悠久的历史。距今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刻有蚕纹的象牙制小型容器;在山西夏县西阴村距今6000年的遗址中,曾出土了半个蚕茧;在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出土了6000年前用兽骨做成的“骨蚕”。这些发现表明,至迟在6000年前,丝绸制造技术已经传到黄河中游地区。在浙江钱山漾遗址出土的大约距今4800年的一块平纹丝绸残片,在其一厘米的范围内,经纬线各达到50根左右,可见当时的丝绸织造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经过夏商时期的发展,丝绸制作技术在周代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能够生产出绢、锦、绮等多个品种,花纹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至迟在距今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丝绸制品可能已经传入了西域地区。张骞通西域,更使丝绸传播远至地中海沿岸。据文献记载,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贵妇都以身着来自古老的东方(中国)的丝绸衣裳为美、为荣。 发现漆液做漆器,木器利用开新篇 漆器是中国史前时期的又一发明。在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了距今7000多年的涂漆的木弓,长度1.21米。这是世界上目前保存的年代最早的漆弓。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距今7000年、表面髹有红漆的木碗。在距今约4800年前的良渚古城南侧的卞家山良渚文化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髹有红漆的木杯,表面用数十个圆形的小蚌珠装饰有图案,是世界上最早的“螺钿”装饰。这种以蚌片作为漆器表面装饰的技法,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漆器装饰工艺中一种十分流行的手法。 高温控制达巅峰,烧土为瓷现神奇 瓷器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作出的又一重大贡献。在英文中,以瓷器作为中国的代名词,中国古代陶瓷器对世界文明史的意义由此可见一斑。真正意义上的瓷器被认为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是它有着悠久的起源和逐步发展的历程。 瓷器的前身是陶器,陶器的出现被认为是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突出的进步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陶器的区域之一,陶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距今15000年前后。在湖南、江西、广西等地的多处遗址中发现了早于距今10000年的陶器,鉴于周围境外地区没有更早陶器的发现,有理由认为,华南地区陶器的制作技术是我们先民的独立发明。 瓷器是在陶器制作技术不断进步的基础上发明的。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距今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末期遗址中,已经出土了用瓷土制作,温度达1000度左右,质地紧密,表面有釉的“原始瓷器”。这些瓷器的制作技术虽然比魏晋时期及以后真正的瓷器在质地和釉质方面逊色不少,但它毕竟是人类摸索瓷器制作历史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步,为后来真正的瓷器的生产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欧洲的瓷器制作始于1700年左右,比中国南北朝时期晚1000多年,如果从我们的先民制作原始瓷器开始计算,欧洲利用瓷土进行高温烧造瓷器比中国要晚3000多年。 大量事实证明,中华民族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许多优秀的文化基因、优秀的价值观念沉淀在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成为我们今天不断发展的精神源泉和动力。许多发明创造通过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以及其他途径为世界其他文明所接受、所吸收,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作出的卓越贡献,已载入人类文明的史册,也将永远激励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砥砺前行、同心同德、开拓进取,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推进大运河文化研究
- 下一篇:知古鉴今 古为今用(序与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