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司马迁又对千百年来愚弄人们的天人感应神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 “幽厉以往,尚矣。所见天变,皆国殊窟穴,家占怪物,以合时应,其文图籍祥不法。是以孔子论《六经》,记异而说不书。至天道命,不传;传其人,不待告;告非其人,虽言不著。”这段话不仅仅是借孔子的不信天命,来否定幽厉以来的神秘记载,更抒发了从切身体会中感受到的,处在浓烈的神学迷信的包围中先觉者的孤独,这与他在《太史公自序》中的话遥相呼应,都是意味深长的:“序略,以拾遗补艺,成一家之言。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司马迁并没有奢望他的《史记》会得到官方认可,流布天下,而是把被理解的希望寄托于将来。如今,二千多年过去了,如果我们仍然不理解司马迁的深衷,九泉有知,他该是何等的失望啊! 司马迁还提出对天人关系的考察要有宏观的视野:“夫天运,三十岁一小变,百年中变,五百载大变,三大变一纪,三纪而大备,此其大数也。故为国者必贵三五,上下各千岁,然后天人之际续备。”司马迁认为,对于天体运行来说,三十年不过是短暂一瞬,其变化是微不足道的,只有以五百年为时间单位,才能看出较明显的变化。而至少需要三个五百年才能发现这种变化的周期规律;还需要三个周期才能验证这种规律,获得正确的认识。故“为国者必贵三五”的三五,指的就是三个五百年的变化周期,下面“上下各千岁”的话才有着落。然而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却解释说:“三五,谓三十岁一小变,五百岁一大变。”这样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司马迁的本意,变宏观考察为阶段性考察,就有可能将偶然性巧合当做必然性规律,而这正是司马迁所反对的。 “太史公推古天变,未有可考于今者。盖略以《春秋》242年间, 日蚀36,彗星三现,宋襄公时星陨如雨。天子微,诸侯力政,五伯代兴,更为主命。自是之后,众暴寡,大并小。秦楚吴越,夷狄也,为强伯。田氏篡齐,三家分晋,并为战国。争于攻取,兵革更起,城邑数屠,因以饥馑疾疫焦苦,臣主共忧患,其察祥候星气尤急。近世十二诸候七国相王,言纵横者继踵,而、唐、甘、石因时务论其书传,故其占验凌杂米盐。”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占验术士最为活跃的时期,他们的神秘之说也颇具迷惑性。但在司马迁看来却是“凌杂米盐”,毫无价值。因为242年还不足宏观考察的半个周期,是不足为据的。 研究司马迁天人思想,前人往往忽略了对《表》的考察,实际上,作为《史记》有机整体的一部分,《表》同样担负着“究天人之际”的重大使命。他在《三代世表》序言中就曾明白表示:“故疑者传疑,盖其慎也。”即以日蚀为例,据《天官书》正文所说:“日蚀,国君;月蚀,将相当之。”《春秋》242年间,弑君36。而日蚀也恰好36次。 那真可谓“推其文,考其应,不殊”了。然而我们只要打开《十二诸侯年表》一查,就会发现,或天有日蚀而国无弑君之事;或国有弑君之事而却未发生日蚀;在日蚀之年发生弑君之事的只有二次,即桓公十七年(-695)郑昭公被弑及宣公十年(-599)陈灵公被弑,准确率只有1/18, 可见是纯属巧合,“日蚀,国君”之说也就不攻自破了。 “秦始皇之时,15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后秦遂以兵灭六王,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因此张楚并起,30年间,兵相骀藉,不可胜数。自尤以来,未尝若斯也。项羽救钜鹿,枉矢西流,山东遂合纵诸侯,西坑秦人,诛屠咸阳,汉之兴,五星聚于东井。平城之围,月晕参、毕七重。诸吕作乱,日蚀,昼晦。吴楚七国叛逆,彗星数丈,天狗过梁野;及兵起,遂伏尸流血其下。元光、元狩,尤之旗再见,长则半天,其后京师师四出,诛夷狄者数十年,而伐胡尤甚……由是观之,未有不先形见而应随之也。 这是经常被误解的一段话,凡认为司马迁有天人感应思想的往往引证这段话作为论据。其实,这段话乃是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星气之书、多杂祥,不经。推其文。考其应,不殊”的具体论证。还是让我们用《表》来证实吧:《六国年表》列出了彗星四现的具体时间,依次为始皇七年(-240),人事变故为夏太后薨,蒙骜死; 九年(-238)彗星二次出现,第一次即“长或竟天”的那次,人事变故为长信侯为乱;十三年(-234)一次,人事变故为桓击平阳,斩首10万。然而,往上推,武王十四年(-293)白起击伊阙,斩首24万; 四十七年(-260)白起破赵,于长平坑降卒45万却不见有彗星出现;往下推, 始皇二十四年(-223)灭楚,二十五年(-222)灭赵、灭燕,二十六年(-221)灭齐,及三十七年(-210)始皇崩于沙丘,二世三年(-207)赵高反,二世自杀,彗星也都未出现。由此可见,所谓“未有不先形见而应随之也”也是无稽之谈。所以自《秦楚之际月表》以后,司马迁就不再在表中记录天变现象了,因为“太史公推古天变,未有可考于今者。”不再也不屑于为之浪费笔墨了。 “夫自汉为天数者,星则唐都,气则王朔,占岁则魏鲜。故甘石历五星法,唯独荧感有反逆行,逆行所守,及它星逆行,日月薄蚀,皆以为占。余观史记,考行事,百年之中,五星无出而不反逆行,反逆行,尝盛大而变色;日月薄蚀,行南北有时,此其大度也。故紫宫、房心、权衡、咸池、虚危列宿部星,此天之五官座位也,为经,不移徒,大小有差,阔狭有常。水、火、金、木、填星,此五星者,天之五佐,为纬,见伏有时,所过行赢缩有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