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张先生有超人的勤奋。他老人家在《八十自叙》说:“余之一生,自强不息,若驽马之耐劳,如贞松之后凋,黾勉从事,不敢暇逸,即至晚暮,犹惜分阴。因自号无逸老人,所以自概其生平也。”他的室名别号还有省浮室、强学庐、惜余年馆,都是勉励勤奋治学的。他一辈子没有睡过懒觉,没有什么娱乐,唯有孜孜不倦地伏案。学者之所以能成为学者,唐代的刘知几提出了“才学识”,清末章学诚提出了“德”,张先生用他一生又补充了一个“勤”字。大凡成就功名者,仅有才华是不够的,还需要忍受别人受不了的苦,否则只能是平庸之辈。张先生的勤奋刻苦,受到乾嘉朴学的影响。他在《爱晚庐随笔·学林脞录卷十四》有专节谈“清人朴学成就多得力刻苦”,他说:“非有刻苦钻研之精神,曷足以立名当世”“余平生教导后生,尝谓乾嘉诸儒之书虽不可尽读,然其治学刻苦之精神,与其理董故书之方法,则固足为后人师模也。” 第三,张先生胸襟开阔、潜心研作。他老人家以学术事业为生命,毕生追求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他服膺老庄,宁静致远,不贪图高官厚禄,不趋炎附势,不为社会上的事情所动摇,全身心地投入学术研究。既使是在“文革”期间,他被视为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自天受批斗,晚上仍若无其事地伏案写作。一部《说文解字约注》就是于逆境中在一个旧浴室中用三年半时间抄完的。十年浩劫,有的学者悲观失望、一无所为;有的学者失去人格,趋炎附势;张先生面对“炮轰”“油炸”“打倒”,甚至还要面对自己学生的批判,他以大海般的胸怀对待这一切,悠悠万事,唯有治学唯大。“文革”结束后,张先生的十几种学术著作接连问世,令人惊叹不已。直到耄耋之年,他仍不知老之已至,雄心勃勃地计划着大的课题。 张先生能够坐冷板橙,也能够起早床。他常说“三朝顶一工”,所以每天闻鸡而起。1992年11月27日,天未破晓,张先生就像往常一样开始了笔耕,不料突发心血管病,溘然逝世。桂子山为之泫然!学术界无限悲痛!哲星陨落,光辉永存。 结语:弘扬“张学” 推动中华学术 张先生的学术一直为世人关注。六、七十年代以来,台湾、日本翻印或翻译了他的著作有十部之多,像《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清人文集别录》等著作都称誉海外。不论在大陆,还是在海外,都有一批张先生的受益者、追随者、崇拜者。事实上,张先生的学术和他的弟子们已经无形中构成了一个学系--张学。张学的任务就是要总结张先生的学术思想、学术经历、学术方法、学术成果及影响,要完成张先生的未竟事业。张先生走得很急,还有许多遗稿需要整理,还有一些设想尚未启动。既使是他已出版的著述,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扩充和深化。要做的事实在太多! 通过弘扬“张学”,有利于推动对历史、历史文献、传统文化的研究。如果当今的学者都能像张先生那样有博大的治学气象、有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学术界一定会更繁荣。张先生和他的同辈学者已经完成了从旧学向新学的过渡,我们这一代人应沿着他们开辟的学术大道奋勇前进!(限于篇幅,笔者另有《论张舜徽先生的学术思想》载于《华中师大学报》1997年增刊) 张舜徽先生著作目录 ①《广校雠略》 1945年长沙排印本。中华书局1963年4月增订本。 ②《积石丛稿》五种 1946年兰州排印本。 ③《中国历史要籍介绍》 湖北人民山版社1955年11月月出版。 ④《中国史论文集》 湖北人民出版社1956年年9月出版。 ⑤《顾亭林学记》 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9月出版。中华书局1963年12月出版。 ⑥《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7月出版。 ⑦《清代扬州学记》 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10月出版。 ⑧《清人文集别录》 (上、下)中华书局1963年11月出版。 ⑨《中国古代史籍举要》 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年5月出版。 ⑩《周秦道论发微》 中华书局1982年11月出版。 11《中国文献学》 中州书画社1982年12月出版。 12《史学三书平议》 中华书局1983年2月出版。 13《说文解字约注》 (上、中、下)中州书画社1983年3月出版。 14《郑学丛著》 齐鲁书社1984年6月出版。 15《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物志》 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4年11月出版。 16《文献学论著辑要》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8月出版。 17《清人笔记条辨》 中华书局1986年12月出版。 18《旧学辑存》 (上、中、下)齐鲁书社1988年10月出版。 19《中华人民通史》 (上、中、下)湖北人民出版社1989华5月出版。 20《说文解字导读》 巴蜀书社1990年1月出版。 21《汉书艺文志通释》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3月出版。 22《爱晚庐随笔》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2月出版。 23《清儒学记》 齐鲁书社1991年11月出版。 24《讱庵学术讲论集》 岳麓书社19925月出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