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世纪》一书,晋·皇甫谧撰,共十卷,叙述自上古至曹魏之间历代帝王事迹。唐代因避李世民讳,改称《帝王代纪》。 自宋室南迁,该书逐渐亡佚,最晚所见引用该书的,当为南宋·罗泌《路史》并注文〔1〕(成书于公元1170年)。 元·金履祥《资治通鉴前编》卷七注文曾引用《帝王世纪》文两条:(1 )“文王受命九年而崩”,(2)“伯禽以成王元年封”。 今按:其前一条意同于他书所引,而后一条则与《史记·鲁世家》集解引文相同,盖其未见原书,援引自他书。 自该书成书,至于南宋,其间大致有《史记音义》、《史记集解》、《周易正义》、《补史记三皇本纪》、《史记正义》、《礼记正义》、《初学记》、《艺文类聚》、《大统纪》、《史记索隐》、《毛诗正义》、《尚书正义》、《后汉书》注、《群书治要》、《太平御览》、《资治通鉴外纪》并注、《路史》并注等十数家引之。自元明以来,学者纷纷为其辑佚,主要有陶宗仪、王谟、张澍、臧庸、顾观光、宋翔凤、徐宗元等辑本,其中以徐宗元《帝王世纪辑存》较详备。 纵观诸书所引《帝王世纪》之文,相互不合之处随处可见。如关于舜在位年数,据《初学记》九、《路史·后记十一》注、《大统纪·序》〔2〕等书所引,舜在位二十年,而据《史记·五帝本纪》集解、 《资治通鉴外纪》(下简称《外纪》)一下、《路史·后纪十一》注等书所引,舜在位二十二年,其中《路记·后纪十一》注意先后引用二说,令人迷惑不已。又关于周昭王在位年数,《太平御览》卷八十四引作“(昭王)在位五十一年”,而《外纪》四却引作“(昭年)在位二年”,相差之悬殊,令人咋舌。类似此种一书二说之处不胜枚举,故今撰此文,以图揭开《帝王世纪》一书二说之谜。 一 《史记·周本纪》集解引《帝王世纪》:“武王定位元年岁在乙酉,六年庚寅崩”。按:《外纪》二注引《殷历》以伐纣年岁在甲申,则武王定位元年岁在乙酉,是此引《帝王世纪》文之所本。岁在乙酉之年当在公元前1056年或公元前1116年。陈梦家《西周年代考》、谢元震《西周年代论》〔3〕、李仲操《西周年代》、 刘起釪《古史续辨》等皆以为在公元前1116年。而据笔者考证,当在公元前1056年,详下。 据《史记·鲁世家》集解引徐广引皇甫谧《帝王世纪》,鲁公在位年数除首代伯禽之年《史记·鲁世家》缺载外,仅献公年数与《史记·鲁世家》异。《鲁世家》以献公在位三十二年,而徐广引《帝王世纪》以献公在位三十六年,较《鲁世家》多四年。据《史记·鲁世家》自第二代鲁公起,至于惠公,总年数为二百七十五年,故《史记·鲁世家》以考公元年在公元前997年,而《帝王世纪》既多四年, 则当在公元前1001年。又《史记·鲁世家》集解引《帝王世纪》:“伯禽以成王元年封,四十六年,康王十六年卒”,《太平御览》卷八十四引《帝王世纪》:“(成王)八年,始躬亲王事,以周公为太师,封伯禽于鲁”。按《集解》所引“元年”,系指成王亲政元年,当即成王之八年,故易知成王即位元年《帝王世纪》系于公元前1054年,而武王定位元年系在公元前1060年,与公元前1056 年或公元前1116 年均异, 何故? 按公元前1060年删较元前1056年多年,上此四年恰为献公之年数多《史记·鲁世家》之年数,使我们不能不对《史记集解》引徐广引《帝王世纪》之说产生怀疑。《史记集解》为刘宋·裴骃著,而裴氏距《帝王世纪》成书未远,又亲自读过它,并于文中时常引用,又何必转引徐广《史记音义》所引皇甫谧《帝王世纪》之说呢?是裴氏所见《帝王世纪》之文与徐广所见不同,而裴氏之书“注异不注同”,其所见《帝王世纪》之文”必与《史记·鲁世家》同。若此,献公在位年数亦应据裴氏所见之书,为三十二年。由此则知武王定位元年乙酉当即公元前1056年,而非公元前1116年。 而徐广所引之说何故?按:《初学记》九引《帝王世纪》:“自克殷至秦灭周之岁凡三十七王,八百六十七年”,《史记·周本纪》集解引《帝王世纪》:“(周)凡三十七王,八百六十七年。”按:秦灭周在公元前256年,故克殷之年当在公元前1122年,与上述公元前1056 年之说异。徐广所引之说当即在此说之下的鲁献公在位年数。而《集解》前引“武王定位元年岁在乙酉,”与此引非,何故?按:前引是裴氏所见之书,后引为徐广所见之书。盖《集解》引徐广之文,后世传抄脱落之故。 由此可见,武王克殷之年, 《帝王世纪》本有二说, 一为公元前1056年,一为公元前1122年。前说本自《殷历》、《史记·鲁世家》,后说本自《三统历·世经》〔4〕两说各自均有各自的纪年系统。 今以公元前1056年克殷之说为说法一,记作Ⅰ;以公元前1122年克殷之说为说法二,记作Ⅱ。据笔者所考,引用Ⅰ的纪年系统的书籍,主要有《史记集解》、《周易正义》、《群书治要》、《外记》并注;引用Ⅱ的纪年系统的书籍,主要有《史记音义》、《初学记》、《艺文类聚》、《补史记三皇本纪》、《大统纪》、《太平御览》等。而《路史》并注,Ⅰ、Ⅱ之说并引,知至南宋之时该书已亡佚大半,Ⅰ、Ⅱ之说已被混编在一起。 《帝王世纪》既有Ⅰ、Ⅱ两套纪年系统,而南宋以前学者既见原书,但又未曾言及两套纪年系统,各持一说而证引,由此可知Ⅰ、Ⅱ两套纪年系统不是著录在同一本书中,而有以各自纪年系统叙事的两部《帝王世纪》。不然,则古人引之时必将二说同时引录,而观诸书引文,凡叙事各依各自纪年系统,皆为正文而非旁注异说。知《帝王世纪》本来为两部,各依Ⅰ、Ⅱ系统纪年,而每部之中,并无异说。观诸书所引,引文中的矛盾实是两部书的矛盾,而非同一书中的自相矛盾。于是《帝王世纪》之书一书二说千古之谜由此而释。本文将依此析分诸书引文的所归属Ⅰ、Ⅱ两书问题及在Ⅰ、Ⅱ两纪年系统下帝王在位年数问题。 由周王在位年数,可知《太平御览》与《外纪》、《史记集解》引文分别归属二书。《太平御览》卷八十四引文:“(武王)四年起师至鲔水,甲子至于商效牧野……十年冬,王崩于镐”,则武王自四年定位至十年崩凡七年,而据上文所引《史记·周本纪》集解则在位六年。由前文知《史记》集解所引为Ⅰ书,故《太平御览》所引为Ⅱ书,武王之年数Ⅱ书较Ⅰ书多一年。《太平御览》卷八十四引文:“昭王在位五十一年,以德衰南征……没水而崩。”,是Ⅱ书以昭王在位五十一年;《外纪》四引文:“(昭王)在位二年”,是《外纪》与《太平御览》引文归属两个纪年系统,《外纪》当引Ⅰ书之说,故昭王之年,Ⅱ书较Ⅰ书多四十九年。《太平御览》卷八十四引Ⅱ文:“(恭)王在位二十年崩”,《外纪》四引Ⅰ文:“(恭王)在位二十五年,”故恭王之年,Ⅰ书较Ⅱ书多五年。综合武、昭、恭三王,Ⅱ书之说多Ⅰ书四十五年。而Ⅱ书以武王克殷在公元前1122年较Ⅰ书公元前1056年实多六十六年。余二十一年,Ⅱ书多Ⅰ书皆在孝、夷、厉三世。由于引文不足,故孝、夷、厉三世各自年数差异未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