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关于重构中国古代史体系的思考(2)

二 几点共识
    从上表可以看出,摆脱了五形态论的束缚以后古史分期问题已不再是三论五说“八花齐放”了,而是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尽管分期的断限和命名各不相同,但仍可以看出已经达成了如下几点共识。
    1、传统的观点都把夏朝看作中国国家的起点和文明的开端, 现在考古发现的新资料表明,在夏王朝诞生之前的1000年间已经出现了介于氏族部落和国家之间的社会组织,所谓的“古国”、“复杂社会”、“早期国家”就是已被国内史学界广泛接受的新概念--酋邦(而非部落联盟)。在新的中国通史中应该加入这一新篇章。
    2、 在各种分期的新说中都已不见“奴隶制”或“奴隶社会”的字样,说明奴隶制不等于奴隶社会,奴隶社会不是必经阶段、三代不是奴隶社会等观点已被大多数接受。
    3、春秋战国是一个新旧体制过渡的时期, 这一点实际上已得到公认,剩下的问题只在于分期时是把它归入前段、还是后段、还是切开各归一段?笔者认为,既然不再有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困扰,不如将其看作一个独立的社会转型时期。
    4、夏商周三代和秦汉至清属于两个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 这一点实际上也无大异议。这两个阶段的内涵都十分丰富,如夏商周三代的内涵就包含“父权家族、贵族、平民、农村公社(井田制)、神权、王权、宗法制、礼制和分封制”(注:张忠培:《中国古代文明之形成论纲》,《考古与文物》1997年第1期。)。而秦汉以后的社会内涵更丰富, 关键是如何找出最有代表性的特征来命名它,从现有的各种不同表述法来看,有的按时间顺序,有的按国家形式,有的按经济形态,有的按政治制度,有的按社会结构,有的按文化特征,也有的面面俱到。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分期标志,而且应该是一个前后一致的标志,这是需要大家讨论的。
    三 关于分期问题的思考
    如果上述几点共识归纳得不错,那末说明诸家学者对中国古代史的解读并无本质性区别,断限与命名的歧义更多的是涉及到方法与观念的问题,而不是对古代社会内涵的理解不同与理论分歧。对此笔者不揣谫陋,提出一些想法,与学界师友共同探讨。
    1、网状历史与线性思维
    在接受五形态论之前,史学家们把历史看成是一条由诸多王朝连续而成的线;在接受五形态论之后,史学家们又把历史看成是五种社会形态首尾相接而成的线。这种线性思维方式使我们只能隔着门缝去看历史,严重阻碍了我们对历史真实的认识。
    线性思维是一种初级的思维方式。当我们只认识正数、负数、有理数、无理数的时候,所有的数都在直线上,但是当我们认识了虚数以后,数就从实数轴扩大到了复数平面。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数几乎都是实数,很少用到虚数,更不用说三维空间中的数了,所以线性思维已成为人们的常识。
    人类社会是一个比数要复杂得多的大系统。一元多线史观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世界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社会发展模式是多样性的,没有普遍适用的统一模式;第二层意思是,就一个社会而言,其发展模式在生产关系、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社会组织、文化面貌等各方面也呈现出多样性。
    以中国古代史而言,随着时间纵轴的推移,在时空平面上呈现出国土疆域的变迁,人口的迁徙流动,古老部族的消失,外来民族的融入;在社会立面上呈现出生产力从刀耕火种农业到精耕细作农业的变化,经营方式有村社制、个体制、租佃制、庄园制和奴隶制的交织,交换方式有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温和,国家形式从林立万邦并为领土国家再并为大一统帝国,政治体制从贵族分权走向皇帝独裁,政治制度由封建制变为郡县制、间有“一国两制”,宗族组织贯穿始终,血缘纽带和地缘组织、职(业)缘、(宗)教缘集团牢牢地纠缠在一起……这些错综复杂的线索编织成一张立体的网络。因此,我们应该摆脱线性思维的习惯,拓宽视野,改用网络的眼光立体地去看历史,这样就容易把分期时出现的一些分歧理顺了。
    2、发展不平衡与镶嵌进化现象
    在世界不同地区的社会中相同线索的演进速度不同,从而使世界历史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和多样性;一个社会的各条线索演进速度也不同,从而使社会各部分的发展也呈现出不平衡和多样性。例如直立人阶段的人类,四肢进化速度快于头颅进化速度,于是表现出“四肢发达、大脑简单”的体质特征,直立人就好像是在现代人的身体上长着像猿似的脑袋。这种在一个个体身上同时存在着进步性质和古老性质的现象,叫作镶嵌进化现象。
    镶嵌进化现象同样存在于历史时期的人类社会中。
    氏族组织是原始社会中的社会组织。西欧社会在形成国家的时候是以氏族解体和割断血缘纽带为前提的。可是在中国这一初生时代的脐带却一直被带到文明社会,并被发展成为精致的宗法制度和宗族组织。国和家融为一体而为“国家”,政府和家族融为一体而为“家天下”,君和父融为一体而为“君父”,君臣关系和父子关系、忠和孝被视为一理,“家国同构”成为中国古代政治组织的特征。这种独特的国家形态是无法用欧洲式的城邦和封建王国的标尺来度量的。
    中国的封建制是指“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样一种政治制度。封邦建国是血缘关系与地缘关系结合的产物,并不是“按地区划分国民”。没有人反对中国的国家是从夏朝开始的,然而真正的“按地区划分国民”却是到春秋时代才出现的郡县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