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超时代的真知灼见(4)

费弗尔热爱莱茵河、讴歌莱茵河,但是他指出:“莱茵河集中了许多神话……莱茵河的景色美丽吗?当然,不过并不特别美,而且并非全程皆美,它如同许多其他河流一样。”他拒不接受法德世仇的绝对化与“神化”,也反对莱茵河的“神化”,即将它奉若神明,对它顶礼膜拜。当人们告别了某一尊神像时,决不是为了双膝再次跪向另一座神龛。我们学习费弗尔的此种精神时,也不必将这一位史学名家加以神化,何况《莱茵河》一书的确存在某些不足。“整个欧洲没有一条河流能与莱茵河匹敌”和“对于人来说,山的重要之处不在于山顶而在于山口”等看法,显然值得商榷。莱茵河全长1320千米,发源于瑞士东南,流经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法国与荷兰,注入北海。多瑙河源于德国西南,流经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与乌兰克,注入黑海。多瑙河在历史上与现实中的重大意义,应该不是一个争论的问题。俄罗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曾为它而长期持戈相向。同时,山顶在自然地理与交通军事上的作用,也是不争的事实,古往今来为了争夺山头的制高点,多少人死伤恐怕难以计数。
    在批评实证主义史学的学术活动中,费弗尔和布洛克一同起了主要作用。他抨击“事件史”,主张历史是“综合史”,即为“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宗教的、文化的与精神的要素的综合”。众所周知,他的代表作是1935年问世的《为历史而战》(Combats pour l'histoire)。同时,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撰写与发表有关莱茵河著述的还有其他专家,如布洛克于1933年5月在《经济和社会史年鉴》发表《莱茵河》专文等等。
    《莱茵河》不是费弗尔用来与实证主义相抗衡的主要武器,但是毫无疑问,它具有另一种代表性。它在两次大战的炮火间歇期间,面对一系列国家的民族主义复仇的愤怒目光,显示出法国人、欧洲人挣脱传统束缚与放下历史包袱的决心,表明了他们寻求欧洲和平与向往化干戈为玉帛的远见。今日“欧洲联盟”的出现,更使费弗尔的莱茵情怀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
    在读完《莱茵河》一书时,我们的视线自然而然地从这条河流移开,环顾全球,看到还有多瑙河、尼罗河、尼日尔河、亚马逊河与湄公河等值得关注与研究的河流。进而言之,我们还可以研究波罗的海、地中海、黑海与加勒比海等等。思路的开阔、思考角度的更新、历史束缚的解除,往往能使学习历史与研究历史的人们眼前豁然开朗、耳目为之一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