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官制研究的文献学意义

治史离不开古文献。古文献作为一切历史性的文字资料,今人利用它,必须通过阅读、鉴别、校勘及整理,以尽量恢复其原貌,明白其原意。但古籍离我们的时代很远,它 所反映的历史上不同时代的语言文字、典章制度与文化背景,与今日有很大差异或截然 不同,很难解读。倘若没有相关的古文字知识、典章制度学养和对历史文化的认识,要 整理并充分利用古文献,是十分困难的。
    历史文献学发展到今天,在继承汉学乃至清代朴学的优良传统基础上,经过鲁迅、陈 垣等老前辈及后继者的共同努力,已成为一门功底深厚、硕果累累的基础学科。但如何 认识职官制度研究在文献学中的地位和意义这个问题,却往往被人忽视。笔者检视近二 三十年来的古籍整理成果,发现很多差错就出在职官制度上。前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所 长、已故的著名国学大师姜亮夫教授在安排古文献专业硕士生教学计划时,就曾专门设 置了《中国古代官制史课程》,他还特别强调:古文献整理与研究的水平,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对名物制度认识的水平;而职官制度又是名物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它渗透在有关 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甚至社会生活的大量文字记录之中。比如,你不懂唐代官员服饰 ,怎么能看明白敦煌壁画中描绘的唐代百官的身份?不懂唐诗中经常出现的左省、左掖 、春官、秋官、明府、赞府、少府、少公、少仙、中司等等大量官名,又如何能说已读 懂唐诗?不懂军门、制台、大宗伯、大司寇、大司马、大方伯、宫太保、南床等等大量 职官别称为何官,又如何能读懂明清笔记、治明清史?因此,我国的人文学科不论治史 、治文,固然要开设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文学史、版本目录学等骨干课程,也应开设 中国古代官制史等有关名物制度的课程。
    那么,官制研究在历史文献学上到底有哪些意义呢?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
    一、提高阅读古文献能力
    且以释读官衔为例。历代臣僚上奏、上表、上疏或撰写著作、立墓志碑文,都要署上 当事人或撰写人的官衔,不同朝代有不同官衔,官衔所系的名目繁多,少至二三项,多 至十几项,若不予以深究,往往难以完全区分和读懂。姜亮夫先生在他的《古史学论文 集·序》中,曾举了一位大学教授和一位古典文学权威不懂职官制度,在读官衔时贻笑 大方的例子:“我曾听过一位教授对学生讲‘使持节’为‘呈递国书’,‘开府仪同三 司’读成‘开府仪’、‘同三司’。有学生问一位权威《泷岗阡表》欧公挂的头衔,致 使这位教授不得不说‘我不懂’。”[1](p.18)阅读古文献往往会涉及到官制内容,用 “我不懂”三个字是绕不过去的;作为教师,对学生来说也是不负责任的。姜亮夫先生 讲的是文革前的事,那么,几十年过去了,这种现象是不是不复存在了呢?遗憾得很, 回答是否定的。就以欧阳修《泷岗阡表》中所署官衔释读为例,影响至大的《古文观止 译注》对欧公的官衔释读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未能全部读懂。为了说明问题,现将该书 对欧公官衔的标点及注释全文转录如下:
    (熙宁三年)男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知青 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充京东路安抚使,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 ,食实封一千二百户,修表。
    [注释]
    ①推诚、保德、崇仁、翊戴:这些都是宋代赐给皇子、皇亲及臣僚的褒奖之词。
    ②观文殿学士:宋代官制,宰相免职以后授观文殿大学士。欧阳修曾任副宰相(参知政 事),故授观文殿大学士。
    ③特进:宋代文散官的第二阶,正二品。
    ④行:兼。宋制,以高职兼较低职称“行某官”。兵部:尚书省六部之一。掌管武官 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务。尚书:六部的首长。
    ⑤内劝农使:宋代为州官的兼职,掌管农事。
    ⑥京东路:宋地方分区名称,辖境相当于今山东东南部和河南、江苏部分地区。安抚 使:官名,宋代为一路的军政长官,有节制兵马、赏罚官吏等权力。
    ⑦上柱国:宋代勋官十二级中最高一级。
    ⑧开国公:宋代封爵十二等的第六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