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时期中国史学的一位杰出的建设者 学术发展史表明,任何一个时期的学术,都有它的代表人物。新时期的中国史学也有 它的代表人物,白寿彝先生就是其中之一。这是因为:白寿彝先生是新时期中国史学的 一位杰出的建设者。其根据如下: 第一,他同侯外庐、胡绳、刘大年等老一辈史家代表了这个时期中国史学发展的方向 ,即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方向。在这个问题上,白先生始终是态度坚定的和旗帜鲜明 的。在“文革”刚刚结束后不久,他在1978年的一次讲演中指出: 理论方面有两个问题,一是理解,一是运用。理解上,要求完整地、准确地学习,不 容易。怎么样才能做到呢?就是不能离开经典著作的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经典作家的意图 去理解当时的论断。离开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经典作家的意图理解经典著作,就不可能完 整、准确。当然这要下更大的功夫。在运用上,往往在理论运用上运用得好,就是对马 克思主义的发展。要求理论上的发展,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不要求发展,停滞不前, 让理论僵化,那不是马克思主义。所以,要有这样的认识,要有这样的责任感,也要有 这样的气魄和信心。这样,对我们提高信心、推动科学发展才有利。如果光是在那里绕 大圈子,没有一点创见提出来,那么,研究工作的意义不大。所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 指导下,详细占有材料,得出新结论,就是创造性的结论,就是发展。(注:《关于史 学工作的几个问题》,《白寿彝史学论集》(上)第328页。) 这一段话,可以看作是白寿彝先生关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创造性地进行历史研究的 一个总的认识。在这篇讲演中,他还着重分析了历史上的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和中外关 系,对于拨乱反正,给人以许多启发。他在1982年和1983年两次著文,较早地对中国马 克思主义史学作了初步总结(注:分别见《六十年来中国史学的发展》,载《白寿彝史 学论集》(下),第639-649;《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传播和发展》,载《史学史研究 》1983年第1期。),反映了他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之历史的科学认识和对其前景的充 满信心。1983年,白先生在《关于建设有中国民族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几个问题》 的讲演中,进一步提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建设的蓝图和模式,他说: 我们建设有民族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必须是在我们过去的历史学的基础上,在对 我们过去的史学遗产的总结基础上来进行工作。有人说,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那是 讲它的原理、原则方面。但具体起来,它用于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就应该有不同 的特点。普遍真理体现在不同民族的、不同国家的特点里面,二者并不矛盾。(注:《 白寿彝史学论集》(上)第310页。) 这个问题提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于:一方面是,把中国史学遗产研究的重要性 ,提高到与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设和发展有直接关系的高度上来认识,从而为 研究中国史学确定了位置、明确了方向;又一方面是,把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设和 发展同总结中国史学遗产联系起来,这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内容,而且也为马 克思主义史学的民族特点找到了具体的形式和实现的途径。在这篇讲演中,白先生就“ 历史资料的重新估计”、“史学遗产的重要性”、“对外国史学的借鉴”、“历史教育 的重大意义”、“历史理论和历史现实”、“史学队伍的智力结构”等问题,作了精辟 的分析,对于现今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建设,仍有重要指导意义。白先生在新时期的史学 工作都是按照他所坚持的方向进行的。他对他的同事和学生,也都是按照这个方向去要 求他们的。在他的周围,形成了这样一个史学群体,即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史学方向,建 设和发展有中国民族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作为奋斗的目标。 第二,他大力阐发史学工作的社会作用,反复论说历史教育的现实意义。白先生作为 一代史学名家,享誉海内外,但他并不是一个只关心学术研究的一般学者,他的可贵的 精神在于,他始终关注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关注着全民族对于历史前途的认识和信念 ,并把史学工作同这种密切关注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结合在一起。正因为如此,他在 新的历史时期,始终不渝地反复论述史学的社会作用,提倡积极开展历史教育。上文提 到,白先生在1983年出版了《历史教育和史学遗产》一书(注:《历史教育和史学遗产 》,河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他在这书的《题记》中作了这样的自我剖析: 我从事教育工作已有四十四年。从事历史研究工作,还要多几年。这实际上,不管我 持的立场和观点怎样,都做的是历史教育的工作。但长期以来,我只是简单地认为,这 是传播历史知识的工作,是客观地研究历史问题的工作,没有自觉地把这个工作跟现实 联系起来,没有认识到这是历史教育的工作。一直到最近几年才意识到历史教育的重要 性,应该把史学工作跟教育工作联系起来。1981年夏,历史教学研究会成立,我开始把 这个问题提出来。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遇到适当的场合,我就对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 意见。因为我对这个问题考虑得还很不成熟,在发言内容中,有先后不完全相同的地方 ,也可以说有不断发展的地方。现在也把这些讲话的记录汇集在这里,供同志们参考、 批评。 这是一位有高度责任感的史学家在向人们吐露自己的心声;同时,也是一位有影响的 史学家在倡导更多的史学工作者都能有这种历史教育的自觉意识,这将极大地促进史学 工作的开展,促进史学工作在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里,我们要特别提到这样一个 事实:白先生在1994年出版的《白寿彝史学论集》中,关于“历史教育”的论文、讲话 ,被编辑在显著的位置,而其数量竟有20篇之多,其中有16篇产生于1981年以后。 古往今来,论历史教育的人很多,也有不少卓见。白先生关于历史教育的思想有超出 一般论历史教育之处者,在于他不仅是从史事方面阐述历史的教育作用,而且是从史学 的科学价值和社会功能方面阐述历史教育的作用,尤其是他更从史学史的视野来阐述历 史教育的必要性及其社会价值。白寿彝先生认为:“研究史学史是大工程。史学史就是 研究历代史学家对过去的看法,对自己所处时代的看法。把这些看法同有关的不同时期 的历史结合起来,看看他们受了时代的什么影响,看看他们如何影响社会。从这里,我 们可以看出史学的科学成就。要从史学史的学习、研究上,总结历史经验,继承发扬优 良传统,吸取外来的新的血液,对推动历史前进这一问题上一定要清楚一些,要不辜负 我们这个时代。史学史工作是一生的事业,也应该发展成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注 :《白寿彝史学论集》(上)第296页。)。这些话是对青年史学工作者讲的,但它涉及到 了历史教育的许多问题。从客体来看,历史上的史家如何看历史、看自己所处的时代, 以及他们如何受时代的影响和他们如何影响社会。这里饱含着辩证法思想。从主体来看 ,总结经验、继承发扬优良传统、推动历史前进、不辜负时代的要求,以及如何正确看 待史学史工作。这里也饱含着辩证法思想。同时,主体与客体之间,也是建立在对立统 一原则基础上。这就是从史学史的知识、见识、责任和视野来看待历史教育的价值和意 义。白寿彝先生关于历史教育的思想,在史学工作和社会实践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的 实际意义。首先,它把关于历史教育的认识从一般属于实用的或感性认识的阶段提升到 理性认识的阶段;其次,它提高了人们对史学史之社会意义的认识,有益于人们对史学 史的深入研究。可以认为,白寿彝先生关于历史教育的思想和论著,是20世纪中国马克 思主义史学在这方面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反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