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据台湾时期闽台关系的若干史实 2005年1月,我在《闽台关系研究的两个问题》一文里指出: 日据台湾时期,在闽、台两地即海峡西岸和海峡东岸,不仅血浓于水的亲情不曾隔断,人员交往及各方面各层面的交往亦不曾隔断。真不知“海峡两岸隔绝一个世纪”之说从何谈起![1](P24) 以下所记若干史实,亦可资补证拙论也。 1.汪春源:乡亲的寻踪与游子的留痕 康有为《康南海先生自编年谱》记:1895年割台祸起,京师“连日并递章满察院,衣冠塞途,围其长官之车。台湾举人,垂涕而请命,莫不哀之。时以士气可用,乃合十八省举人于松筠庵会议,以一昼二夜草就万言书,请拒和、变法、迁都三者”[2]。台湾举人汪春源、黄宗鼎、罗秀蕙到都察院上书,“垂涕而请命”,时在1895年四月四日(公历4月28日)也。 汪春源《窥园留草·汪序》记:“亡何,割台祸起,时春源以公车诣阙,上书不报;君与台帅同仇戮力,赍志不酬,恝然为蹈海之举,春源亦弃家避地,彼此流落闽南。”[3](P3) 汪春源,字杏泉,号少羲,晚年自署柳塘。 汪春源离台内渡后,初寓于厦岛史巷。其后,由于到祖籍地泉州南安查找不到谱牒资料的联系,遂卜居漳州龙溪并寄籍焉。 1898年,汪春源参加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科会试并中为贡士;1899年入都补行殿试,本来可以列名为光绪二十七年辛丑恩科(1901)进士,却因庚子事变,北京贡院毁于火,辛丑恩科合并于光绪二十九年癸卯科(1903)而行之,所以汪春源列名为癸卯科三甲第120名进士。1903年,奉委出任江西乡试同考官,开始其在江西的宦游生涯。 汪春源离台内渡后的行踪,《台湾日日新报》有及时而准确的报道。 《台湾日日新报》第438号(1899年10月15日)以《入山愈深》为题报道: 闻台南安平汪杏泉自乙未内渡,侨寓厦岛史巷,因尘市之地不可久居,近已挈眷卜迁于漳州府属,盖入山恐不深之意也。 《台湾日日新报》第1655号(1903年11月6日)以《分派考官》为题报道: 台南安平进士汪杏泉明府,春元签分江西省,甫禀到后即蒙上宪派充江西省文闱同考官。□报遥传,足征风云际会。汪君于未入闱之先,派人来闽之漳城,搬眷前往,俾父子家人共博团圆之乐。台籍缙绅名登仕版者,今复得其一焉。 《台湾日日新报》第2557号(1906年11月7日)之《艺苑》栏载许南英《题画扇赠汪杏泉(时新登甲榜回籍)》诗云: 一枝又占故园春,犹是天公雨露仁。 惆怅延平祠宇外,已无花下咏花人。 是诗收于许南英《窥园留草·己亥》,“惆怅延平祠宇外”作“剩有延平祠入梦”;己亥为1899年,汪春源于是年入京补行殿试,春风得意归返闽省漳城也。 与《台湾日日新报》的跟踪报道、与乡亲的殷勤寻踪相应,汪春源离台内渡后也有活动痕迹留于家乡。 台北大龙峒保安宫前殿左门楹联联文曰: 嘉庆丙子季秋 戊午重修征联第壹 泉郡进士汪杏泉 孝廉龚显鹤评选 保世显神功咒水当年消虎厄 安民深帝泽涌泉今日济龙峒 鹤浦弟子王志亮、志宽敬奉黄赞钧拜撰洪以南敬书 据此可知,汪春源参加了台北大龙峒保安宫戊午(1918)重修的征联评选。 台南地方史料陈列馆存有汪春源撰书的楹联,其文曰: 去古来今云闲天淡 佳辰令节竹笑兰馨 柳塘汪春源 汪春源晚年自署柳塘,其遗著乃以《柳塘诗文集》为名。据此可知,是联为汪春源晚年、亦即离台内渡以后的作品而流传保存于台湾也。 附带言之。2007年2月,我在台南赤嵌楼展室里看到“厦屿愣香行者投稿”的《红豆》(六首)。“愣香行者”是台湾进士施士洁的号之一,显然,施士洁离台内渡寓于厦岛后曾投稿参加家乡的征诗活动,也在家乡留有痕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