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从比较中认识“层累”理论的学术价值(7)

与本体论、认识论意义密切相关,层累理论的方法论意义也值得重视。层累理论的方 法选择与中国二三十年代特定的学术背景息息相关。当时的中国思想界、学术界,西方 流行的新思想、新方法纷至沓来,杜威的实用主义、罗素的社会改良主义,孔德的实证 主义、兰克的客观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辩证法等,一时间百家云集,众说纷呈, 气象蔚然。正是这些新思想、新方法,曾使皓首穷经的中国学子感到耳目一新。何秉松 先生描述当时的情景时说:“一时顿呈饥不择食,活剥生吞之现象……学说纷纭,莫衷 一是,大有处士横议,百家争鸣之概。”[12](P86)层累理论的建立正是借助了这一局 面形成的有利条件,在方法上则主要得益于胡适的怀疑主义,孔德的实证主义以及兰克 学派的客观主义与历史主义。这些方法不仅以今人的眼光衡量,即使由时人评判,也不 是没有局限。但无可否认,它们都是那个时代的新生事物,代表着当时思想理论界的发 展潮流。正是在这种选择的基础上,顾先生建立了集怀疑、求真、实证、历史演进于一 体的独具特色的方法。而实践证明,这种选择是合理的、正确的,切实可行和卓有成效 的。正因为如此,它不仅得到了时人如胡适先生的高度赞赏[1](胡适:《古史讨论的读 后感》),即如今人看来,也不仅没有过时,而且仍然是普遍使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种理论体系,越是庞大、恢宏,则越易生弊窦、存瑕疵。在中外史学殿堂林林总总 的理论体系中,没有一种不在某一或某些方面存在问题甚至缺陷。但它们无不通过特出 的建树获得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史学史上占得一席地位。层累理论也如此。在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特定的历史、学术背景下,有的问题思考欠周,表述欠妥,甚至结论 欠当,应属正常现象,这对于它的理论建树来说,不过是微瑕小疵,无关宏旨。而无论 在中国史学史还是世界史学史上,它都是一份弥足珍贵的优秀遗产,我们应该以科学的 态度去研究、评价、吸收和继承。
    原文参考文献:
    [1]古史辨[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钱婉约。“层累地造成说”与“加上原则”--中日近代史上之古史辨伪理论[A].冯天瑜主编。人文论从1999年卷[C].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3]顾颉刚。我与古史辨[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4]Refer to The Cambridge Ancient History,V1,Part2,Cambridge,1985.
    [5]孙用。腊玛延那、玛哈帕腊达[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6]Francois Hartog,The Invention of History:The Pre-history of a Concept from Homer to Herodotus,In History and Theory 39(October 2000)。
    [7][古希腊]荷马。伊利亚特[M].罗念生,王焕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8][古希腊]荷马。奥德赛[M].王焕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9][古罗马]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M].陆永庭,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10]F.Grof,Greek Mythology:on Introduction,p138.
    [11][古希腊]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M].谢德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12]何秉松文集:第四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