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磊宁]“民族识别”的分类学术与公共知识建构——斯坦福大学墨磊宁(ThomasS.Mullaney)博士专访
http://www.newdu.com 2024/10/31 10:10:42 中国民俗学网 [美]墨磊宁(Thom 参加讨论
摘要:墨磊宁博士在访谈中从自己对语言的持久和专业兴趣出发,回顾了他对中国20世纪50年代民族识别的文献研究和田野考察过程。他认为,对西南民族的探索应超越单一民族的研究模式,走向民族史和民族学学科史相结合的研究方向;对中国民族识别工程的认识也应具有历史的深度,在认识50年代苏联民族定义影响的同时,需进一步扩大到对20世纪初期西方的西南语言分类体系继承的探讨,而且应分析民族分类如何被自然化、成为公共常识的过程。 关键词:民族识别;民族史和民族学史;苏联模式;戴维斯分类;公共知识 墨磊宁(Thomas S.Mullaney),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民族识别史专项研究学者,现任美国斯坦福大学历史学系的中国现代史助教授。研究兴趣主要为复杂的历史与社会过程中,现代国家力量与现代社会知识生产之间的关系,目前关注于国家与民族的形成、族群与种族的认同、分类理论以及跨国历史比较研究。于1998年开始进入中国西南进行研究,探讨中国民族识别的历史与过程,分析其中的分类学意义,是海外进行中国西南研究的新一代结合历史学与人类学的年轻学者。除博士论文外,与西南中国相关的文章主要有“Ethnic Classfication Writ Large The 1954 Yunnan Province Ethnic Classification Proect and its Foundations in Republican-Era Taxon on ic Thought”(《民族分类:共和国时代分类学下的1954年云南省的民族识别工程及其基础》)。 刘琪:在这次“跨越边界与范式一中国西南人类学的再思考”大理会议期间,我们受《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西南研究专家访谈栏目的委托,对您作一次专访。一方面,我们想了解您对西南研究的体验以及以往的研究经历;另一方面,想请您谈一下对西南研究整体的看法。首先想请您谈谈您是怎么开始做西南研究的? 墨磊宁:我对西南研究的兴趣,可以说是从1998年开始的。1998年是我第一次来中国,当时,我们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了7个月。上课之前,我们一批学生去旅游,去了西安、黄山、上海、宁波,还有大理和丽江等城市。到了大理和丽江之后,我才真正感受到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这之前,我大概知道藏族、蒙古族、回族,到云南之后,我才知道中国有这么多少数民族。但在当时,我没太注意到这些少数民族,因为当时我研究的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新闻历史。我的硕士论文对1978年到1982年的《中国青年报》做了比较细致的分析。 进入哥伦比亚大学之前的那个夏天,我在加州,一直在想我的博士论文应该涉及什么内容。最后,我的博士论文谈的是云南1954年的民族识别,刚开始的时候,我是对中国西南地区和抗战时期的事情感兴趣。为什么会对中国的西南地区感兴趣呢?这就是你要问的问题。(笑)我特别喜欢喝咖啡,1998年的时候,我在上海找不到咖啡馆,在西安更不好找。速溶的可以找到,但是地道的找不到。到了云南我才找到了咖啡馆,在大理和丽江都有,而且非常非常好喝。我原来以为,这是因为游客特别多,后来才发现,云南在历史上就己经是很国际性的地方。也许大家都会注意到上海、汉口这些靠近太平洋的城市,一般都注意不到中国内地。所以我越来越感兴趣,为什么在中国内地有这样的文化现象,好像是受到了法国文化的影响,在北京却没有。所以,我开始一点点看抗战时期云南的历史,看得越多,接触到中国的少数民族问题也越多,同时还涉及到中国民族学史的问题。 刘琪:那您对中国的兴趣最早是怎么来的呢? 墨磊宁:应该是通过语言。因为我小的时候对中国没什么兴趣,刚上大学的时候也没什么兴趣。高中的时候,我读的是一个很小的学校,可以上的语言课很少,除了法语、西班牙语、拉丁语、希腊语这四种语言之外,其他语言课都没有。所以,我学了八年法语。之后,我学腻了,不感兴趣了,对所有罗马语系的语言都不感兴趣了。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语言。 上了大学之后,想换一种语言学习。我最开始想学习的是阿拉伯语,但是因为阿拉伯语课和我的必修课时间冲突,因为时间关系上不了,所以我就随便选择了中文课。我还记得一年级的时候,中文老师非常热心,我特别喜欢她,所以就越来越感兴趣了。后来,到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有机会出国留学,当时我读的是国际关系,我觉得应该到中国去。所以,1998年我就到了北京。在我的记忆中,我最爱的城市除了纽约之外就是北京,我一出飞机就看中它了。对我来说,北京很像美国东岸的城市,人生观和生活态度都很像。 刘琪:那大理呢? 墨磊宁:我也很喜欢大理,但是因为在北京待的时间长得多,受到的影响更大。这是第二次到大理,上一次来是1998年。当时还不是来做调查。因为我是学历史学的,所以我一般会去昆明那个档案馆,他们收藏的民族史资料比较多。 刘琪:您刚才说您看到民族史方面的书都是在昆明市档案馆看到的吗? 墨磊宁:不是。还包括四川省档案馆、北京国家图书馆,还有网上,超星那个网站我觉得很不错。而且,林耀华、罗常培老师他们的文集在每一个图书馆都有,所以我开始是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图书馆看的。2003年,我到了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做研究,在那里看到了一些民族史的资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