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历史学 > 观点 >

大数据技术推动史学生态变革


    6月23日,“大数据时代历史学信息获取与知识服务”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国内清史学界、文博系统、档案馆、图书馆等机构的代表30余人,围绕清史数据库的建设与完善,以及大数据时代史学研究的信息获取和知识服务展开研讨。
    化解文献数据打捞难题
    近年来,文献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各种数据库中的文献资料呈现了爆炸式的增长,尤其是在清史、近现代史研究领域。这给史学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也成为史学工作者“幸福的烦恼”。如何消化这些巨量的文献资料,成为史学研究者不得不面临的挑战之一。
    “根据我们近年所做的清史研究索引统计,全国每年关于清史的专题研究论文至少3000篇,论著则在百部以上。清史研究庞大的学术积累,仅靠一人之力‘大海捞针’式地做综述或统计是非常困难的。如何全面准确掌握清史研究的动向和热点,是当下越来越重要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所长朱浒认为,清史研究的推进,离不开充分的资料库和数据库的支撑,如果没有这些资料库和数据库,清史研究将面临巨大瓶颈。因此,需要有更多的研究团队和机构对清史资料的各个领域开展协同合作,这已经成为当前清史研究寻求突破的重要路径之一。
    首都博物馆党委书记白杰表示,应当形成史学的团队研究,比如清史研究既要依靠清史学者,也要依靠像第一历史档案馆这样的支撑机构,还要包括文博系统在内的所有涉及清史研究领域的团队。
    架起科研与公众之间的桥梁
    史学家的研究如何为公众服务,架起历史学研究与公众之间的桥梁,也是与会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历史学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的变革,以及相关的知识服务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黄兴涛认为,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历史学研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史学工作者应当积极参与建设一些高质量的数据库。这类数据库不仅要服务于历史学研究,同时也要服务于历史学研究成果和历史学知识的传播。
    增加数据库平台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功能,为学术产出创造了一种新的可能。中华书局古联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洪涛介绍说,中华书局在做古籍平台的时候,用户可以在线整理古籍,也可以通过数据库发布讨论成果。这种做法使得数据库成为一种研究发布平台,改变了传统的学术产出模式。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所长胡恒表示,当前,史学在公众知识服务等问题上面临转型的难题。史学工作者可以通过数据库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对历史知识的普及发挥应有的作用。
    此次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