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关于史家思维方式的思考(2)

历史学在多样中激活
    江泽民说:“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这是在宏观上讲多样性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作用,而延伸至人类文明各微观领域, 多样性的作用也是如此。多样性利于比较和选择,利于引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利于激活 心智和心力,利于相互碰撞和竞争。没有碰撞就没有火花,没有竞争就没有激活和发展 的动力。历史事实证明,在学术实践的进程中,什么时候呈现多样化的局面,也就是毛 泽东倡导的“百花齐放”的局面,什么时候学术就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什么时候独家 垄断,“一花独放”,什么时候就万马齐喑,衰败萧条。这是一个为无数事实所证明的 学术发展态势定律。翻开中国建国以来的史学史,清晰现出“U”字型发展景观就是佐 证。谭其骧、戴逸两位先生各有一段文字,很能说明问题,谨抄录于下。谭先生说:“ 记得建国初期,史学工作者都在努力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并试图应用到自己的专业研究 中去。在史学界展开了关于古史分期、汉民族形成、资本主义萌芽……等等一系列的讨 论,……史学界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可是好景不长,不久政治运动进入了学术 领域,展开了批判运动。二十多年内,从评价武训这一历史人物、批胡适、批‘右派’ 一直到所谓‘批孔批儒’,不断地、大规模地全面展开。手头有一部1975年出版、搜集 到1974年底的古代史论文索引,根据这本索引,从1955年到1974年二十年间,全国主要 报章杂志上所发表的批判文章约计共有二千篇之多。……‘四人帮’时搞所谓‘批孔’ 、‘批儒’、批《水浒》,弄得全国报章杂志一时全都是这种文章。据统计,1975年一 年内批《水浒》的文章竟多达441篇。……试回顾那几年里,史学界有什么可读的文章 ,有什么成果而言?”这是谭先生用白描手法把1949年-1979年30年间中国史学发展情 形做了客观展现。从“文化大革命”结束到现在,中国史学又如何呢?戴逸先生描述说 :“中国历史学经历了十年浩劫,从一片文化废墟中走出来,经过拨乱反正,……教条 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纠正,研究禁区被冲破,外国史学理论大量引进,各种学术意见 ,畅所欲言,百家争鸣,各种观点和体裁的史书络绎出版。改革开放二十年以来,累计 出版的史学著作、回忆录、地方史、资料集二万多种,各类史学文章不下二十万篇。研 究工作得到长足的进展”。两位史家把建国50余年的史学历程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地划 为三段:前10年(一般称17年),“双百”方针基本得到贯彻,学者们积极运用马列理论 ,对一系列史学理论问题进行研讨,使史学界“一片欣欣向荣”。中间20年(包括“文 革”10年),教条主义猖獗,只讲阶级斗争,只讲农民战争,桎梏了学者们的手脚,使 历史学衰落到谷底,“无文章可读”,“无成果可言”。后20年,教条主义基本上得到 纠正,简单化、公式化被多样化所取代,中国史学生机勃勃,史学研究“长足进展”。 很明显,这50年历史学发展过程出现高、低、高的背后是“多样化”或“简单化”在起 重要作用。如果再深入研究,还会发现,低谷两边的高度有轩轾之分,前段高度大大逊 于后段。因为前10年,政治化倾向和阶级斗争史观已浓重的侵蚀了史学研究领域,史学 研究的开放性、史家研究的创造性都受到制约和局限,自然限制史学研究的攀升高度。 而后段,国家改革开放,阶级斗争为纲不复存在,阶级斗争史观独步史坛局面结束了, 多样化受到保护和提倡,因此,史学研究攀上了新高。这进一步说明,多样化的力度和 史学繁荣的程度,二者不是相悖,而是成正比。
    还有,把中国史学发展历程同西方史学相比较,亦可看出多样性对史学发展产生的效 力。朱本源先生多篇关于中西古代史学比较研究的文章,曾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令人信服 的论述。他说,孔子是“中国史学之父”,“中国传统史学(指西方史学传入中国以前 的史学)不仅在历史编纂方面为任何民族所不及,而且在历史理论方面也有可以媲美西 方近代历史思维之处”。对孔子的思想和理论,西方史学亦有较高的评价,就连科学界 的精英--诺贝尔奖得主们,在1988年1月于巴黎发表的宣言中都指出:“如果人类要 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然回头2500年,去吸收孔子的智慧。”看来,中国传统史学在历 史编纂学和史学理论诸方面至少是不逊于西方史学,甚而有领先之处。中西史学明显拉 大差距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
    20世纪中叶,世界形势急遽变化,作为意识形态的国际史学也随之进入一个空前的变 革时代。就西方史学来说,为适应现代化和科技革命发展的需要开始“重新定向”。无 论史学观念、研究范围、研究方法都以全新的姿态取代了传统史学的固有结构。比较史 学、计量史学、心理史学、口述史学、影视史学等新研究领域和方法,动摇了传统史学 把政治事件与“精英人物”作为研究主体的地位。富有学派传统的西方史学,进入新时 期后,各学派更加活跃。诸如年鉴学派、新社会史学派、社会科学史学派、新经济史学 派、新政治史学派等,相互竞争,此消彼长。就是这些多姿多彩的研究领域和方法,以 及五花八门的学术派别和史学观点,有力地推动了西方史学的繁荣。
    正值西方史学进入五彩斑斓的新史学之时,中国的教条主义却日甚一日,简单化、公 式化不断膨胀,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到60年代中叶爆发了“文化大革命”,一搞 就是10年。漫长且残酷的文化浩劫,不仅使中国历史学跟不上国际史学“重新定向”的 步伐,而且使传统史学遭到严重破坏。一时间,一部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史就剩下一部 阶级斗争史、农民战争史、儒法斗争史的躯壳了。当时史学界万马齐喑,中国史学滞后 了,恰如有的学者所言:“如同在经济上失去了20年一样,在史学上也失去了20年。” 从中西史学发展进程粗略比较看,多样性在史学发展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史学研究要真正开创多样化的学术局面,除学者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自我创 造外,还要敢于引进、敢于“拿来”,这是推动中国史学研究迅速进入“快车道”的最 佳途径。也正因为改革开放,中国史学大门打开了,西方各种史学思潮相继涌入,使中 国传统史学吸纳了新鲜东西而开启了新史学的帷幕,从发展势头看,中国新史学正紧随 国际史学的大潮阔步向前。在此形势面前,有的同志担心多样化会导致西化,导致唯物 史观遭到淡化。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
    第一,唯物史观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经典作家经过“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 从“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历史资料”中,从全部社会现象和整个人 类发展史中概括出来的基本规律。中外史学家把这些原理同各自研究的历史实际相结合 ,取得大量科研成果。郭沫若以唯物史观指导古史研究,著成《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 书,开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尔后,一代又一代史家运用唯物史观于自己的研究领 域,取得了不少成绩。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对西方史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法国年鉴学派代表人物雅克·勒高夫说:“在很多方面,马克思是新史学的大师之一。 ”法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法国新史学中占有相当“份额”。英国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家“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从事历史研究”,并成为当代西方与法国年鉴学派、美国的社会科学史学派鼎立的三 大史学流派之一。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流派,是生活在与之相对抗的资本主义世界里 。在资本主义史学各流派的挑战和影响面前,都没有被“西化”,更没有被吞食掉,仍 有自己的阵地和成果。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中国史家用唯 物史观研究历史是受法律保护和支持的。换句话说,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家在那样环境里 都没有被其他学派同化,中国史家身处马克思主义处于指导地位的得天独厚的环境里又 怎么可能轻易被西化呢?我是个乐观派,始终坚信,中华民族没有被武力征服过,同样 也不会被西方史学思潮所征服。更深层的原因,是唯物史观的力量不是缘于强大的政治 ,而是自身的科学力量和真理的力量!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