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论王符的史学思想(3)

四 卓越的史学研究方法
    王符在《潜夫论》中所展现出的史学研究法,主要是历史辩证研究方法、历史批评研究方法和历史个案研究法。
    历史辩证研究法。所谓历史辩证研究法就是用发展的、矛盾的和整体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王符在分析问题时特别注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潜夫论·述赦》说:“且夫国无常治,又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法无常行,亦无常弛。君敬法则法行,君慢法则法弛。”这就是说,历史是发展的,不是一直不变的。而历史的变化取决于历史创造者的抉择,正如法制,执政者奉法执政,即可实现国泰民安;执政者肆意妄行无视法律,就会造成社会动荡。在这里,王符的历史发展观与历史的规律性、主体性就结合了起来。《潜夫论·断讼》说“五代不同礼,三家不同教”的原因就是历史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盖世推移而俗化异也”,所以促使执政者依据社会历史的具体情况而厘定制度,“皆革定法”。王符在分析问题时还特别注重用矛盾的眼光看问题。《潜夫论·爱日》说:“治国之日舒以长,故其民闲暇而力有余;乱国之日促以短,故其民困务而力不足。”时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等同的,但是如果处在和平和谐的政治环境里,人民处理事情的时间就会增长。“乃君明察而百官治,下循正而得其所,则民安静而力有余,故视日长也。”如果处在动荡而腐败的政治环境里,艰难困苦的生活似乎更加漫长,“乃君不明则百官乱而奸宄兴,法令鬻而役赋繁,则希民困于吏政……故视日短也。”《潜夫论·救边》说政治的核心虽然是执政者,但是执政的基础却是人民,“国以民为基,贵以贱为本”。由此可见,王符的矛盾论是基于政治基础之上的,既融合了老庄无为而治的思想,又吸收了儒家的民本思想。王符在分析历史问题时也特别注重用整体的眼光看问题。《潜夫论·慎微》将历史的发展看做整体,一时一地的积德或者积恶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存。”所以,王符警告执政者必须自觉主动地推进历史的发展。“是故君子战战栗栗,日慎一日,克己三省,不见是图。”
    历史批评研究法。所谓历史批评研究法就是用否定的态度评价历史,考究其症结,寻求其解决的途径。王符的历史批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现实政治的批判。④ 这种批判主要在三个层面上进行。第一是在事实的层面上,王符常常用“古者……今者……”的句式,将过去的事实与今天的事实对比,指出今日之弊。《潜夫论·浮侈》:“古者必有命民,然后乃得衣缯彩而乘车马。今者……衣必细致,履必獐麂,组必文采,饰袜必緰此,挍饰车马,多蓄奴婢。”“古者墓而不崇。仲尼丧母,冢高四尺……鲤,死有棺而无椁;文帝葬于芷阳,明帝葬于洛南,皆不藏珠宝,不造庙,不起山陵。”“今京师贵戚,郡县豪家,生不极养,死乃崇丧,或至刻金镂玉……”通过穿衣、车马和丧葬使用情况的对比,批评今日的奢侈浮华。第二是在理论层面,先述儒家(或者法家,或者其他学者)的思想观点,再说历史现象,批评其不合圣训。⑤ 《潜夫论·慎微》说:“孔子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谓无益而不为也,以小恶谓无伤而不去也,是以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也。’此蹶、踽所以迷国而不返,三季所以遂往而不振者也。”《潜夫论·思贤》借《书》说国家的昌盛必须要不拘一格地任用贤才,“人之有能,使循其行,国乃其昌”。但是,春秋之后却是选亲任戚,祸国殃民。“将相权臣,必以亲家”,“功不加民,泽不被下而取侯,多受茅土,又不得治民效能以报百姓,虚食重禄,素餐尸位,而但事淫侈,做作骄奢,破败而不及传世者也”。第三是在价值层面,先指出历史真理性的认识,再述说历史现象,进而分析其间的差异并予以批评。《潜夫论·务本》说:“夫教训者,所以遂道术而崇德义也;今学问之士,好语虚无之事,争著雕丽之文,以求见异于世,品人鲜识,从而高之,此伤道德之实,而或矇夫之大者也。”又说:“尽孝悌于父母,正操行于闺门,所以为列士也;今多务交游以结党助,偷世窃名以取济渡,夸末之徒,从而尚之,此逼贞士之节,而眩世俗之心者也。”可见,王符对教育和名士的认识,以及对现实的批评,可以说是入木三分。在这里,事实层面的批评主要是通过历史类比的形式进行的,理论层面的批评主要依据的是儒家思想,而价值层面的批评主要是在执政理念方面来进行的。现实的社会政治生活构成了王符的主要批评对象。
    历史个案研究法。所谓历史个案研究法就是选择具体的历史话题来进行考察,通过阐释来表明自己的历史思想和史学观念。王符曾经以五行相胜和姓氏演变为个案,对于远古迄汉代的历史予以梳理。《潜夫论·五德志》分析说,以木为标志的帝王和朝代有伏羲、帝喾、姬弃(后稷,即周代),以火为标志的帝王和朝代有神农炎帝、唐尧、(刘汉),以土为标志的帝王和朝代有轩辕黄帝、虞舜,以金为标志的帝王和朝代有少昊、夏禹,以水为标志的帝王和朝代有颛顼、商汤。《潜夫论·志氏姓》则全面记述了自远古到汉代的各个姓氏的来龙去脉,可以说是一部姓氏历史和词典。根据这两个个案的研究,可以看出,在王符看来,(1)史学的宗旨主要是记载历史,讲究真实,避免错误。《潜夫论·五德志》说,太昊以来的传承标志,虽然史书有所记载,但是尚有矛盾之处,“虽一精思,议而复误”,所以要纠正错误,“虽多未必获正,然罕可以浮游博观,共求厥真”。《潜夫论·志氏姓》也说,自周代衰微以来,姓氏传承紊乱,为使“天主尊正其祖,故且略记显者”。又说:“略观世记,采经书,依国土,及有明文,以赞贤圣之后,班族类之祖,言氏姓之出,序此假意二篇,以遗后贤今之焉也。”(2)史学研究的方法就是分门别类地探求知识。《潜夫论·志氏姓》篇末引《易》的话,如“君子以类族辨物”,“多志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学以聚之,问以辨之”,既说明历史研究的方法,同时也说明了历史研究的功用。(3)史学研究的依据是文献和传说。《潜夫论·五德志》所依据的是儒家经书和传世的史书,“故略依《易·系》,记伏羲以来,以遗后贤”。《潜夫论·叙录》说:“咨之《诗》《书》,考之前训。”而《潜夫论·志氏姓》所依据的则如上所述,有“世纪”、“经书”、“有明文”。对于传说资料,王符有着很清醒的认识。《潜夫论·叙录》说:“虽未必正,可依传问。”传说的东西未必都是真的,但是可以作为解释历史的根据。
    五 结语:王符史学思想的性质
    从主题内容来说,《潜夫论》是一部政治性的著作。在“三十六篇”中,除第1篇的《赞学》和第36篇的《叙录》是引言和提要之外,其余篇章主要是讲政治的,诸如政治的中心问题(《务本》《遏利》《本政》《本训》《德化》),人才问题(《贤难》《思贤》《潜叹》《忠贵》《实贡》《相列》《明忠》),方法问题(《论荣》《明暗》《考绩》《班禄》《慎微》《交际》),边境问题(《劝将》《救边》《边议》《实边》),社会问题(《浮侈》《断讼》《述赦》《三式》《爱日》《衰制》),知识问题(《卜列》《巫列》《梦列》《释难》《五德志》《志氏姓》)等。由此就决定了王符史学思想的性质自然也是政治的,是从对政治问题的分析中折射出来的。这与之前的王充不同。王充史学思想虽然也有着强烈的政治关怀,但是尚有许多学术的讨论和社会生活问题的释难。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