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论汉代第四种宇宙模式

宇宙论是人类关于宇宙的最基本思考,也是古代各思想流派共同关心的哲学命题。盛行于两汉之际的谶纬之学执著于天人关系的探索,宇宙论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纬书《尚书考灵曜》中记载的“地动说”,是一种包含天地结构和运动理论的较为丰富的宇宙学说。其中关于大地运动的理论早于哥白尼“地动说”一千多年,集中反映了谶纬作者们对天体运动的独特思考。席泽宗、李约瑟、吕子方等人注意到它的价值以后①,科技史学界对其进行了较多的讨论,但由于谶纬文献的缺失与混乱,众人的理解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主要分歧点有三:一是对《考灵曜》“地动说”内容的界定,究竟哪些是《考灵曜》“地动说”的原始文字,哪些是郑玄和孔颖达等人的注解,哪些又是与“地动说”无关的其他的宇宙论说?二是对《考灵曜》“地动说”文字的理解,其大地运动模式究竟是圆周形还是折线形?大地又是什么形状的?三是对《考灵曜》“地动说”中宇宙结构模式的理解,它到底是属于盖天说还是浑天说,还是不同于浑盖的另一种奇异的宇宙模式?碍于这些难点和分歧,学界很少有人建立《考灵曜》“地动说”的详细模型,也未有人全面而深入地探究其产生的根源与背景。因此,通过建模的方式对《考灵曜》“地动说”进行重新阐发和研究,客观分析其宇宙论归属,正其“本”,在此基础上追溯其“源”,以及探讨其在后世的影响,很有必要。
    一、中国古代宇宙论概说
    我国古代的宇宙结构理论,众说纷纭。仅隋代以前,据刘焯在《论浑天》中总结的“(浑)盖及宣夜,三说并驱,平、昕、安、穹、四天沸腾”②,就有八种宇宙结构学说。其中最原始的、影响最大的,有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三种,其他五种都是在它们基础上进行的演绎或延伸。
    盖天说有周髀家盖天说、《周髀算经》盖天说以及后来王充的平天说和虞耸兄弟的穹天论等。周髀家盖天说即一次盖天说,主张“天员(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③,天像盖子一样高悬在上,平面方形的地稳居在下。这种理论在先秦时期广为流行,如《易·说卦》曰:“乾为天,为圜”,“坤为地”,“为大舆”。④《周礼·考工记》曰:“轸之方也,以象地也。盖之圆也,以象天也。”⑤大约西汉初期,又出现了以七衡六间图为代表的《周髀算经》二次盖天说。其说以为天极居于天中,恒定不移,天与恒星、太阳等都围绕天极运动,太阳在不同的时节遵循不同的轨道,冬至在最外衡,夏至在最内衡。此外还有王充的平天说、虞耸兄弟的穹天说等。
    浑天说于西汉前期开始出现,到东汉前期基本定型,重要代表人物有落下闳、扬雄、张衡等。其中以张衡之说最为完善,其说主张“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内”,“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⑥,“天运左行”,地体则“平以静”⑦。即天为球体,地浮在其中,天向左运行,大地则静止不动。浑天说在古代影响最大,后来又不断有所发展,并从中衍生出了新的理论,如姚信昕天说等。
    宣夜说以东汉的郗萌为代表,郗萌记先师相传之说以为“天了无质”,“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⑧认为天是没有形质的,北极不动,恒星、行星、日月等皆以气为依托,依照自己的方式旋转。对于大地是什么样子的,郗萌宣夜说没有给出答案。后来东晋虞喜因宣夜之说作《安天论》,以为天地“当相覆冒,方则俱方,员(圆)则俱员(圆),无方员(圆)不同之义也”⑨。
    而《尚书考灵曜》则记载了一种与上述三家多不相同的,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关于宇宙结构和运动的理论,其核心内容后人称之为“地动说”,笔者以为可以看作是汉代第四种宇宙模式理论。
    二、正“本”:《考灵曜》“地动说”的内容
    1.《考灵曜》“地动说”文献考辨
    谶纬内容驳杂,《考灵曜》中仅仅关于天地的论说,就不止一种。此外,现存谶纬资料损毁严重,其中又多混入后人注解。正如李天飞在其《纬书〈尚书考灵曜〉中的宇宙结构》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陈美东先生等人因误将郑玄注与孔颖达疏混为《考灵曜》正文,对《考灵曜》“地动说”的理解多有偏颇⑩。因此,对《考灵曜》关于“地动说”的原始文献进行界定,很有必要。李天飞从文献考辨的角度对《考灵曜》关于宇宙论说的原始文字进行了详细考证,笔者以为其说可从,现省去其考辨过程,在其基础上确定《考灵曜》“地动说”理论的原始文字如下:
    天地相去十七万八千五百里。(11)
    一度二千九百三十二里千四百六十一分里之三百四十八,周天百七万一千里。
    正(月)日假上八万里,假下十一万四千里。(12)
    (日)从上临下八万里。天以圆覆。地以方载。(13)
    地有四游,冬至地上北而西三万里,夏至地下行南而东复三万里。春秋分其中矣。地恒动不止,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闭牅而坐,舟行不觉也。
    春则星辰西游,夏则星辰北游,秋则星辰东游,冬则星辰南游。(14)
    二十八宿一周天,凡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15)
    地与星辰四游,升降于三万里之中。(16)
    日道出于列宿之外,万有余里。(17)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