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傩仪的逻辑:社会规则与村落日常秩序建构——基于白族傩仪“耳子歌”的研究(7)


    [11]谢道辛.山区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与保护[M]//白玉宝.云南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12]周忠厚.形象思维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J].文学评论,1978(4).
    [13]刘少杰.个人行动的社会制约——评迪尔凯姆关于个人行动、集体表象和社会制度的论述[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5).
    [14]尹利丰.云龙婚俗傩仪“耳子歌”文化研究[J].安徽文学,2013(10).
    [15]李容芳.规则与秩序:庭院空间生产的小农行动逻辑[J].江汉学术,2017(2).
    [16]李容芳,李雪萍.一致与偏离:仪式民俗与村落共同体变迁——基于山地白族B村的个案[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107(1).
    [17]李容芳.变迁语境下的少数民族村落仪式民俗[J].民族论坛,2016(12).
    [18]Hogg.M.A.Group cohesiveness:A critical review and some new directions[J].European Review of Social Psychology,1993.4:85-111.
    [19]于海涛,金盛华.内群体偏好总是存在吗?民族内隐观的影响.国际会议,2013-08-26.
    [20]李正元.藏彝走廊羌寨守护神文化建构的空间逻辑[J].西北民族研究,2015(3).
    [21]Rubin,M.,& Hewstone,M.Social identity theory's self- esteem hypothesis:A review and some suggestions for clarification[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1998,2:1-46.
    [22]陆保良.村落共同体边界变迁与村落转型——基于一个城郊村的观察与思考[D].杭州:浙江大学,2012.
    [23]赵世林.论民族文化传承的本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24]万义.村落社会结构变迁中传统体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弥勒县可邑村彝族阿细跳月为例[J].体育科学,2011(2).
    [25]英克尔斯.什么是社会学[M].陈观胜,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100.
    [26]特纳.社会理论指南[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3:510.
    [27]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M].史建云,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40-50.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