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黄景春]黄道婆传说的当代建构及社会记忆转型


    摘要:20世纪50年代在新中国的意识形态和政治话语作用下,黄道婆被建构出纺织女工、纺织技术革新家、童养媳、反抗者、民族文化交流使者等多重形象。这些形象建构主要以编创新传说的方式进行的,建构新传说首先是现实社会的需要,随后成为社会记忆转型的依托,而新的社会记忆维护着现存的权力话语体系。20世纪80年代以后,海南又编创了一批黄道婆传说,并通过建构传说进行文化资源生产,其中,三亚则试图把黄道婆塑造成“黎族纺织女”,但众说纷纭,难以形成合力,因而在黄道婆记忆重构方面收效不大。国家层面上的社会记忆,对海南重塑黄道婆记忆的努力起到了抑制作用。但是,海南打造的黄道婆记忆是国家共同体内多重社会记忆的组成部分,因而仍有其存在价值。
    关键词:黄道婆;传说;建构;社会记忆;转型;
    作者简介:黄景春,博士,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邮编200444;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中国当代文学的民族记忆研究”(12AZD089)阶段性成果;
    

    作为一位民间人士,正史文献对黄道婆未做任何记载。她的生平事迹最早见于元末陶宗仪《辍耕录》和王逢《梧溪集》,从中可知,她是松江乌泥泾人,年轻时沦落崖州(海南岛),老年归来,将纺棉技艺传给家乡妇女。她去世后,当地人将她视作恩人,并立祠祭祀。近代黄道婆被当作乡贤,对她的记忆方式也由祭祀转变为纪念。20世纪50年代,在新的话语环境下黄道婆形象再次被重构,以服务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在史料缺乏的情况下,这种形象重构是以新编传说的方式展开的。
    然而,过去多数研究者并不了解这一点,在研究黄道婆生平事迹时总是把晚近出现的传说当作史料运用。近几年,沈关宝、杨丽的论文《社会记忆及其建构——关于黄道婆的集体记忆研究》和谭晓静的著作《文化失忆与记忆重构——黄道婆文化解读》开始讨论相关问题,但由于资料掌握不够,理论剖析仍有未尽之处。本文分析当代黄道婆形象的转型过程,着力揭示新编创传说对于打造新的社会记忆的贡献,发现社会记忆转型背后多种社会力量所起的作用。
    一、黄道婆传说的当代建构
    在变革年代,话语更新是必然之事,新话语带来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新言说方式。1949年以后的新中国带来了焕然一新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主张,政府在提倡科学、民主的同时,反对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强调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在民族政策上,新中国主张各民族平等和团结,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和大汉族主义。这些新政策、新思想构成的新语境,是催生黄道婆新故事、新形象的动力源泉。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要对每个社会成员做阶级区分。当然,对黄道婆这样的文献记载贫乏的历史人物一般也没必要做阶级成分鉴别,但是,如果想利用她达到某种教育目的,那就另当别论了。有限的文献记载留下巨大的阐释空间,于是,建构黄道婆新形象以服务于现实社会成为一种可能。在当时的语境下,黄道婆从种棉、纺棉的农妇转而被解读为纺织女工,再进一步被阐释为传播先进纺织技术的革新家。1954年上海《新闻日报》刊出的一篇文章写到:“一位纺织女工黄道婆,她自海南岛学得了纺织技术,带回了上海乌泥泾——她的家乡,并把纺纱、织布及制造工具等全套技术教给了她的乡亲们。”把黄道婆解读成纺织女工,赋予她工人的身份,此文首开先例。在拥有几十万纺织女工的上海,这一解读具有重要意义。在那个年代,“在所谓的‘工人的身份’中,却多少包含了一种高度的政治认同”。把黄道婆说成纺织女工和技术革新家,以此证明中国工人阶级具有追求革新和进步的光荣传统,为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合理性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那么,黄道婆在海南岛向谁学习纺织技艺呢?1954年中央民族学院教师冯家昇发表文章,首提黄道婆向黎人学纺织,说她“从当地黎人学会运用制棉工具的技能,织崖州被的方法”。对于这个观点,冯氏没有给出任何证据,也没有说明观点来源。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强调少数民族对中国种棉、制棉的伟大贡献来看,汉族妇女黄道婆向黎人学艺是他的一个符合民族团结政策的推论。当时的文章大多并不是学术论文,观点正确比论据确凿更重要。向黎人学艺的观点是正确的,论据上的瑕疵被原谅了。有意思的是,弥补论据缺失的方式,是其后“新发现的”民间传说。新创的学术观点被随后发现的民间传说“印证”了,然后在被学术界、艺术界、教育界反复引用中变成一种公共知识。黄道婆向黎人学艺的观点在随后的二三十年里一直被沿用,一些学术著作也作此说。譬如,20世纪80年代末出版的《上海史》写到:“黄道婆本上海县人,早年流落崖州(海南岛),从黎族人民学得一套较为先进的纺织技术,元贞年间遇海舶归来,回到乌泥泾居住,她携回一部纺织机。”其实,黄道婆携织布机返乡是1958年才出现的故事情节。况且黎人用的“腰腿并用席地式原始踞织机”,与上海“黄式脚踏提综高架斜织机”,完全不是一回事。在一些学者头脑中海南岛就是黎人居住的地方,殊不知从西汉到南宋,汉人陆续迁入,早已成为海南岛的主体民族。黄道婆在海南其实应该是向当地汉人学艺。然而,教育工作者把富有教育意义的黄道婆传说编入课本,中学《中国历史》依据新传说介绍黄道婆向黎人学艺的过程,《语文》也有类似的内容。上海市小学生《品德与社会》也说黄道婆“跟黎族人学会一套植棉、纺棉的高超技术”。多年来很多人都在重复黄道婆向黎人学艺的说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