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田仁史]蟹与蛇——日本、东南亚和东亚之洪水和地震的神话与传说(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12:11:49 中国民俗学网 山田仁史 译者:王 参加讨论
三、“石像之血”与受灾体验——以日本为例 在我以前的著作中曾提到,基督教传到日本之后,江户时代在切支丹禁制背景下,天主教徒们潜伏起来,暗中守护并继承着自身的信仰,在他们之中,有一支一直保有着“天地始之事”这一神话传承。这些神话的传播和记录,仅限于长崎县西彼杵半岛、五岛列岛、浦上等几个有限的地区。现存的几种抄本之中,最古老的一本时代为文政10年(1828),其中对最初的乐园时代、大洪水以及幸存下来的人类的生存状态都有描述。 抄本延续《旧约圣经》的记述,开头便是最初的人类即亚当和夏娃结合后,子孙繁衍增多。他们将神赐予的食物储蓄起来,并学会了种植粮食,逐渐变得富有。但是欲望也逐渐萌芽、膨胀,开始盗取他人的食物。神对这种状况感到憎恶至极,决意摧毁整个世界。对洪水场面的描写中,没有出现放飞鸟类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如下这样一段乍一看十分不可思议的描写。
幸存下来的这七个人开始创造新世界。这个故事,其实是东亚各地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熟知的洪水传说——“石像之血”。在中国的《搜神记》,日本的《今昔物语集》、《宇治拾遗物语集》都出现过,在九州地区,相关文献则是柳田国男指出的,流传于五岛列岛地方的《高丽岛传说》。
由此可见,潜伏起来的天主教徒们保存的《天地始之事》,是将基督教带来的《旧约圣经》中的神话和东亚土著的洪水传说混合之后构成的一个新故事。 这一类“石像之血”的传说也曾和实际的受灾体验结合在一起。关于静冈县湖西市新居町今切的传说就是具体的例子之一。让我们一起看一下昭和9年(1934),静冈县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们调查、收集的这一传说。
这则故事由已故的山本节氏发掘,根据他的研究我们得知,今切地区因台风、地震、海啸等原因,有过多次发大水的经历。他认为“有关历史事实的记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也许这就是传说能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的原因吧”。 在东北也有类似的事例。宫城县多贺城市的砂金辰雄氏口述的“与末之松山相关的传说”就是其中之一,具体内容如下:
末之松山因为地势较高,平成23年(2011)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之后发生的大海啸也没被淹没。 下面的故事来自于岩手县洋野町(旧大野村):
据说,他们的子孙代代繁衍,成为了村子的先住民。 但是实际上这个地方地处内陆,即便有灾害应该也是山洪一类的地质灾害(在此感谢大崎市的本田义几氏的指点)。 此外,不仅是洪水,关于地震的传说,有一些可能也是根据人们的切身体验而来的。比如说位于大崎市岩出山上的上野目天王寺的七曜森,关于这里有一段很短的传说。
不过,在三崎一夫的《陆前传说》中,此处名为“七曜冢”而非“七曜森”。此地应属地壳比较坚固的地方,可惜我问了一圈周边的人,大家都说:“七曜森也好七曜冢也好,这两个地名都没有听说过”,具体如何已无从得知了。 有趣的是,其他的一些不容易发生地震的地方也出现了类似传说。岩手县远野出身的民俗学者、人类学者伊能嘉矩(1867-1925)在1924年发表了论文,当时关东大地震发生不久,惨痛的记忆还历历在目,他在文章中写道:“在奥州地方,作为信仰对象的神祠,或者坟冢,或者山丘,又或是被神圣化了的一定的场所,在神话传说中常常作为不会发生地震的一个安全地带而存在”。 而且在猿石川流域,这样的传说中的历史遗迹遗留非常之多,他列出了许多的事例,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许多有趣的观点。即“我们通过研究可以得知,长期使用的神祠乃至临时的祭坛等地,皆建立在由坚硬的岩石构成的地盘之上。这类场所是已知的肯定不会发生地震的安全地带,古来发生激烈地震的时候,地面或断裂或塌陷,人们或找竹子根系错综复杂的地带避难,或将门板之类铺在地上,以应对这种情况防止受伤。随着避难经验的积累,上述场所逐渐也兼任了地震发生时人们的避难场所,这一作用已得到人们的肯定”。 也就是说,自古以来,被选作神圣地带的地方多为地基坚固的场所,在地震发生的时候可能还可以起到避难场所的作用。将基于过往经验总结出来的避难情报,用神话传说这种手段,达到在现实世界中传播的目的,这一方法,不仅仅应用在地震灾害上,在雷电灾害上也有体现。 比如说和歌山县那贺郡山崎村的山崎神社内有一颗“雷松”,据说,以前曾有雷电劈于松树之上,将放置于神社前的大太鼓的鼓皮也劈破了。神社中的神气极了,拿着太鼓去找雷神,把破了的太鼓扣在雷神头上。雷神致歉,并请求道,只要大神饶他一命,他发誓永远不再将雷落于大神居住之处,大神应允。自此,神社这里再也没有受过雷击,此神社中还有避雷的护身符。 此外静冈县安倍郡清泽村相俣白发神社境内有一颗“雷石”,关于这颗石头也有一则传说:数百年前,相俣部落出现落雷,老人伊八看到了雷,雷请求老人放其归天,伊八让雷保证不再落于此处后,便放雷归天了。人们在落雷处发现了一颗大石头,遂将其命名为雷石并供奉起来。 在奈良县生驹郡平成村秋筱的秋筱寺,以及高市郡真菅村的春日神社同样都有“雷石”存在。河内国南河内郡古市村誉田八幡家的井也曾遭遇过雷击:“大黑样欲用金盆去扣对方,雷立刻屈服,求对方放过并表示今后绝不再将雷落在这里,大黑样同意了。从此以后,誉田这个地方,再没有过雷害”。 地震和雷害的避难方法也有共同点存在。无论发生哪个灾害都可以大喊“经冢、经冢”或者“桑原、桑原”,根据情况也可以逃到桑树旁边避难。石田英一郎认为,这里出现的桑树应该是与养蚕的信仰有关。 总之,过去不比现代,没有科学能够解释地震和雷害的原因,在那个时代,人们经历这些自然现象的时候一定感到非常不可思议。而当灾害带来的损失十分惨重之时,人们就会融入当时逃生的经验并发挥想象力,再结合所在地点和当地固有事物,用几个要素组成一个说法,并流传下来。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宫城县的“蟹的报恩”这一昔话类型,广泛分布于日本全国境内,并可以确定它属于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了的既有的说话类型。 2.这一类说话,向上追溯的话,至少可以追溯到与宇宙相关联的神话和传说那里。其中蟹(或者龟)和蛇的对立,与洪水、地震一类的自然灾害相结合,山形县小国盆地的起源传说就是其中一例。 3.蟹、龟和蛇、鳗鱼的斗争与洪水、地震相结合,这一类型的神话与传说,在琉球、台湾、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都存在,而并未与自然灾害直接关联的类似传说,在中国和日本也出现了。 4.有的场所在神话和传说中是当地震和洪水灾害发生之时的安全地带。其中,有一部分应该是基于当地人的经验而得出的。 这一类自然灾害的神话和传说,作为已发生的过去来讲,它有着神话和传说独有的特色,另一方面,对未来而言,它也给出了实际性的避难指示和警告,甚至还将可怕的世界末日的景象一并传达给了后世之人。这些信息,对于经历了东日本大地震的我们来讲,更容易接受并体会到它的重要性。 (本文原载于《民俗研究》2018年第6期,注释从略,详参原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