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恒夫]社火與賽戲的形成、發展及藝術形態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7:11:07 中国民俗学网 朱恒夫 参加讨论
摘 要:亞儺性質的社火與賽戲源起於“春祈秋報”。“社”是祭祀土地神的名稱,“火”則是古人爲了驅除邪魅和消滅蟲害而進行的火燎。賽戲原爲“塞戲”,“塞”有相博取勝意。“賽戲”則意爲許多村莊爲酬神娱神,競相向神獻演劇目,以争得神祇更多的佑護。社火賽戲的思想基礎是儒佛道,而受道教影響最深。在賽社中,“雩祭”求雨的功利目的最爲明確,對神的期望也特别迫切。社火的主要形式有走社火、馬社火、血社火、駡社火等。儘管不同地區的社祭形式和内容各有特色,但總的來説,都是按照請神迎神、敬神祀神、酬神娱神、求神送神的儀程來進行。賽社中的戲曲表演可分類爲隊戲、雜劇、院本。一些地方的賽社表演者是樂户,他們是歷朝歷代因罪而被貶爲賤民的後代,社會地位極其低下,爲求生存,以操持紅白之事與賽社爲生。但就大多數舉行賽社活動的鄉村而言,進行祭神演出的大多還是農民。 关键词:社火;賽戲;亞儺;賽社;祭神 因社火與賽戲都有祭神的儀式與以娱神來求神保佑的目的,故而,它們也在“儺”的範疇之内,只不過它們屬於亞儺的性質。社火的歷史相對較早,其形式爲“魚龍曼衍”之類的雜耍百戲;而賽戲,表演的多爲真正意義上的戲劇劇目,而因我國的戲劇晚出,所以,賽戲的問世時間便相對晚一些。當然,明清以來,一些地方社火與賽戲在表現形式上漸漸趨同,人們便有意識地將它們合二爲一地稱爲“賽社”。也有些地方,因其社火有着特殊的表現形式,無法和賽戲融合,則一直保持着獨特的形態。 舊時,各地都有社火、賽戲,除了藏族等不多的少數民族没有外,無論是北疆還是南國,亦不管是京畿還是僻壤,在正常和平的年代裏,人們都會按時舉辦。只是在20世紀40年代末之後,由於主流意識形態要求人們由信仰唯心主義轉變爲唯物主義,祭神娱神的社火、賽戲長期被停辦,以致許多地方丢掉了這一傳統風俗。 新時期以來,隨着傳統文化的復蘇,一些地方的社火、賽戲有所恢復。近幾年社火、賽戲比較活躍的地方有陝西、山西、甘肅、青海、河南、浙江、新疆等地的鄉村,儘管和原先的形式與内容有着不小的差異,舉辦的功利目的也和過去大不一樣,但畢竟將這一有着悠久歷史的集宗教、藝術、風俗爲一體的形式保留了下來。 一 社火與賽戲的源起與發展 社,原指土地神。 許慎《説文解字》云:“社,地主也。” 《詩·小雅·甫田》:“以社以方。”疏曰:“社者,五土之神,能生萬物者,以古之有大功者配之。《祭法》曰:‘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爲社。’” 《荀子·禮論》:“故社,祭社也。”注云:“社,土神。” 因我國古代社會是農業社會,絶大多數人都依靠土地生活,生長莊稼的土地可謂人們的命根子,其收成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人們能否活下去,能否活得好一些,並關係社會的安寧和國家政權的穩固。因而,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宣導祭祀土地神的風俗,並帶頭進行祭祀。 《尚書·禹貢》云:“厥貢唯五色土。”傳云:“王者封五色土爲社,建諸侯,則各割其方色土與之,使立社。”疏曰:“《韓詩外傳》云:‘天子社廣五丈,東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冒以黄土。’”《禮記·祭法》云:“王爲群姓立社,曰大社。王自爲立社,曰王社。諸侯爲百姓立社,曰國社。諸侯自爲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 到了明代,朝廷還明確要求各地舉行社祭:“里社,每里一百户立壇一所,祀五土五穀之神。”因祭祀土地神是一個集體性的行爲,自然而然地,“社”就成了鄉村的基層組織。 《漢書·五行志》云:“建昭五年,兖州刺史浩賞,禁民私所自立社。”臣瓚曰:“舊制二十五家爲一社,而民或十家五家共爲田社,是私社。” 又《史記·孔子世家》云:“昭王將以書社地七百里封孔子。”索隱云:“古者二十五家爲里,里則各立社,則書社者,書其社之人名於籍。” “社會”一詞,也是由祭祀土地神而來的。舊時,各家各種自己的莊稼,很少集中在一起,但因土地神關係到每一個人的生活,所以,在祭祀時,大家都會去,於是因社而聚會。至於後來“社”借爲行業組織,如孟元老《東京夢華録》中所説的汴梁諸社———射弓踏弩社、射水弩社、馬社、七寶玩具社、錦體社、臺閣社、緋緑社、齊雲社、遏雲社、同文社等,只是用了“社”的“會集”的意思。 社祭有固定的日期,古人早先一年兩次,所謂春祈秋報。《詩·周頌·載芟》序:“《載芟》,春籍田而祈社稷也。”又《詩·周頌·良耜》序:“《良耜》,秋報社稷也。”《詩·周頌·詩譜》唐孔穎達疏曰:“既謀事求助,致敬民神,春祈秋報,故次《載芟》《良耜》也。”顧名思義,爲春耕時祈禱土地神風調雨順,使五穀豐登,而在秋天穀物上場與儲藏後祭祀土地神以報答神功。南宋陳元靚《歲時廣記》云:“《統天萬年歷》曰:‘立春後五戊爲春社,立秋後五戊爲秋社。’”即在立春和立秋後的第五個戊日祭祀土地神。 由於社祭普遍,成爲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文士在詩詞、筆記中多有描述。梁代宗懔《荆楚歲時記》云:“社日,四鄰並結宗會社,宰牲牢,爲屋於樹下。先祭神,然後享其胙。”唐代王維《凉州郊外游望》云:“野老才三户,邊村少四鄰。婆娑依里社,簫鼓賽田神。灑酒澆芻狗,焚香拜木人。女巫紛屢舞,羅襪自生塵”。 社日是春酒釀熟的時候,所以,祭祀土地神時,既向神靈奉獻酒肴,衆人亦會聚餐暢飲。唐代張演《社日村居》詩云:“鵝湖山下稻粱肥,豚阱雞棲對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宋代承繼了鄉飲的風俗。梅堯臣有《春社》詩:“年年迎社雨,淡淡洗林花。樹下賽田鼓,壇邊伺肉鴉。春醪酒共飲,野老暮相嘩……” 因社日飲酒可能是人們最開心的事情,故陸游乾脆以《社酒》爲題作詩:“農家耕作苦,雨暘每關念。種黍踏麯糵,終歲勤收斂。社甕雖草草,酒味亦醇釅。長歌南陌頭,百年應不厭”。 酒後興奮,人們會唱歌跳舞,范成大在《上元紀吴中節物俳諧體三十二韻》中有這樣的描述:“斗野豐年屢,吴臺樂事并。酒壚先叠鼓,燈市蚤投瓊。……輕薄行歌過,顛狂社舞呈。村田蓑笠野,街市管絃清”。 由上述可知,“社”是對土地神的祭祀名稱。那麽,“火”又是什麽意思呢?至今没有一個統一的説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