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理论政策 >

以人民为中心: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内在逻辑(2)


    二、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历史逻辑
    民族团结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各民族之间通过互动、整合最终实现和谐的过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推动者和创造者,历史发展表明:民族群众的政治解放、生活富裕和自身的发展构成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历史逻辑的起点、中介和终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历史发展形态决定于人民群众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和实现。
    (一)民族群众的政治解放: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历史逻辑起点
    追求政治解放是各民族群众和中坚力量为之奋斗的目标。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以来始终坚持把实现各民族群众的政治解放,实现各民族平等作为重要的历史使命,也是我们党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革命者在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中,对民族问题进行了关注,提出了源于“共同的革命利益,使中国劳动民众与一切少数民族的劳动民众真诚地结合起来了”[[5]]的目标,提出实现民族自由联合代替民族压迫。中国共产党把实现各民族的政治解放,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把实现民族群众政治解放,坚持民族平等原则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基础和前提。
    只有把各族群众关注的政治解放作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人民群众才会真正跟着党走,共同推翻“三座大山”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发生转变,但是我们曾一度强调阶级斗争对民族群众政治解放的意义,而不是提高各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建立在阶级斗争的基础上,导致了民族关系遭到严重损害,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几近中断。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始于为实现民族群众的政治解放。中国共产党是各民族政治利益的代表,共同的政治利益诉求使各民族群众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并在其领导下克难攻坚,共同奋斗。这也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有了坚固的根基,也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赋予了共同的目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目的、内容和形式都可以在民族群众的政治解放的初心中找到起点。
    (二)民族群众的生活富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历史逻辑中介
    生活富裕是民族群众的政治解放的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初心。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的解放保证了经济的发展。历史一再证明,经济发展是实现政治发展的前提。只有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得到长足的进步,才能解决因历史地理因素遗留下来的各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各民族的政治解放才能彻底实现,才能具有意义。中国共产党带领民族群众发展生产,实现生活富裕是对以政治解放为起点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辩证否定。
    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革命战争年代就把帮助民族群众发展生产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方式。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更是明确发展经济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关键,提出,“切实把经济工作放在民族工作的首位”,实现了长期以“政治”为基本内容的中国民族关系向以“经济”为民族关系的的转变。发展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成为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抓手。
    新时代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五大发展理念,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大幅度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深入,使各民族群众一个也不能少地共同步入小康社会。只有民族群众生活的富裕才能巩固政治解放的成果,才能巩固民族团结,同时也为民族群众自身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民族群众的自身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历史逻辑终点
    各民族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获得政治解放,取得了平等发展的权利,各民族群众的创造热情得以激发,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民族群众的生活日益富裕,极大地提振了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民族群众对自我存在和自身能力素质的发展更加关注,这是民族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最终目标。
    民族群众自身的发展包含民族的政治发展、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是三者的统一体。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民族自身发展是以政治解放为前提的,以经济发展为手段,只有实现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族平等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的政治发展才会更加进步,各民族群众才能真正地实现解放。
    民族自身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民族团结进步的实践促进了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各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总体上得到了高度发展,民族共同因素日益增长,为共产主义社会各民族真正实现自身发展和解放,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走向其逻辑终点奠定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