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经济生态 >

吴宜财 李俊杰:新时代民族地区精准脱贫全面振兴策略研究


    内容提要:民族地区是我国如期实现精准脱贫、全面小康进而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最大短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历史方位下,加快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既具备许多有利条件,又面临不少严峻挑战,必须立足民族特点和地区实际,按照“当前保稳定脱贫,长远促全面振兴”的思路,实施扬长补短组合策略:坚持政策倾斜与发展自强并重,扬区域自治之长,补内生动力之短;坚持政府主导与群众主动并重,扬组织引领之长,补主体作为之短;坚持完善设施与培植产业并重,扬绿色生态之长,补特色发展之短;坚持保障健康与提升素质并重,扬民生兜底之长,补智力能力之短;坚持依法治理与维护团结并重,扬民族文化之长,补现代文明之短。
    关 键 词:新时代;民族地区;精准脱贫;全面振兴;扬长补短
    作者简介:吴宜财,李俊杰,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民族地区由于特殊的自然、历史、文化等原因,存在贫困范围广、程度深、类型多样和致贫原因复杂、脱贫任务重、减贫速度慢、扶贫成本高、返贫风险大等困难,是我国全面小康的最大短板,直接关系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顺利实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发展。
    一、民族地区决胜精准脱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有利条件
    扶贫脱贫既是国家战略,更是民生工程,具有广泛的政治、经济和群众基础。特别是当前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民族地区精准脱贫面临许多优势和机遇。
    第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我国一贯重视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先后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财力,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于2013年11月实施以“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为内核的精准扶贫战略,为民族地区全面脱贫奔小康指明了方向和路径。2017年6月,党和国家将西藏、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简称“三区三州”),纳入深度贫困地区重点支持,将新增脱贫攻坚资金、项目、举措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地区,为民族地区啃下脱贫“硬骨头”提供了坚强保证。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等七大发展战略,特别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将为民族地区跨越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第二,民族群众团结奋斗。各民族地区把工作重心向精准扶贫聚焦,在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等方面向贫困地区、群众倾斜,加大政府投入,注重综合施策,极大缓解了民族地区贫困问题,取得了显著减贫成效。国家民委数据显示,“十二五”前4年,民族八省区贫困人口减少1712万,减贫率达43.7%。中央民族大学发布的《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进展报告(2017)》显示,2016年民族八省区共有402万人脱贫,占全国脱贫人口的33%,贫困发生率下降到9.4%。西藏自治区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过去五年,西藏贫困人口减少53万,贫困发生率由32.33%降至12.4%。各族群众对与全国同步小康愿望强烈,对精准扶贫脱贫衷心拥护,大多数拥有“宁可拼命刨,绝不等靠要”的志气和“国家重视,各方支持,自己努力过上好日子”的信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民族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三,社会各界鼎力帮扶。各级组织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扶贫,机关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军队、志愿者和爱心人士等多方力量被充分调动,凝聚起脱贫攻坚强大合力。党政机关定点帮扶,320个中央、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全覆盖定点帮扶59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军队和武警部队与963个县、547个乡镇、2856个贫困村结对帮扶,各省、市、县均安排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全覆盖定点帮扶,为民族地区精准脱贫提供了坚强外力支持。东西部加强扶贫协作,在坚持对口支援西藏、新疆及四省藏区的同时,中央安排对民族自治州和西部贫困程度深的市州全覆盖结对帮扶,通过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资金支持等形式,开展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将有力加快民族地区与全国同步小康进程。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一些民营企业、社会组织、慈善机构、有志之士等发挥优势,开展投资办厂、技能培训、捐资助学、支医支教、慈善公益和志愿服务等各类扶贫行动,为民族地区和当地群众提供了强大财力与智力支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