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和认同:羌族婚俗中的仪式象征解析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5:11:16 《贵州民族研究》2019年第 邓宏烈 王禹栋 参加讨论
【摘要】羌族婚礼是羌族地区最常见的一种民俗现象,隆重而繁杂。羌族婚礼中的每一环节都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与羌族的历史背景、价值观念、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经济关系等一系列构成羌族社会的文化符号有着紧密的联系。羌族婚俗包含的仪式象征不仅是确定双方夫妻关系的仪式符号,更是获得社会认可、进行身份过渡的成人礼仪符号,蕴含着深刻的文化观念和重要的文化功能,对此进行深入挖掘和保护,十分有益于弘扬羌族的文化传统,提升羌民族的文化自信,促进羌族地区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羌族;婚俗;过渡礼仪;仪式象征 【作者简介】邓宏烈,哲学博士,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宗教,宗教政治学;王禹栋,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宗教。 【基金项目】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岷江上游羌族释比文化可持续性保护研究”(项目编号:14BZJ041)的阶段性成果。 羌族,自称尔玛,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羌族婚俗文化,不仅体现着中华民族共有的普遍性的民俗文化内涵,并且承载着羌民族独有的文化特色和宗教意识,展示了羌族群体的社会生活面貌,表达着羌人的审美价值,以及民族心理意识等,是羌人创造的文化积累和精神财富。美国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兹认为,文化是以一种符号的形式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流传的,人们也通过这种文化符号的形式得以沟通交流和表达基本的人生态度。根据格尔兹对于文化的界定,我们将羌族婚俗中的象征仪式用文化符号体系中的概念加以解释,即符号可以从两个方面得到体现——“能指”与“所指”,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形式和意义。作为羌族婚礼所表现出的是其外在的表现形式,而形式背后又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义。我们从婚姻俗制的层面去领略其深意,从过渡与认同两方面探究羌族婚俗蕴藏的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对于认识羌族的文化传统,增进文化自觉意识,树立文化自信的坚定信念,促进羌族地区的繁荣发展和文明进步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历史文化认同下的羌族传统婚俗仪式 从民俗学的角度分析,婚姻作为民俗文化现象,主要包括婚姻形态和婚姻仪式两部分。就羌族婚姻形态而言,在历史上主要有指腹婚、童子亲、怀抱亲、调换亲、竹根亲、转房婚、入赘婚、抢婚等。1949年后,旧有的婚姻结合方式中落后的部分被逐渐废除,婚姻思想逐渐解放,羌族成年男女建立在恋爱自由基础之上的一夫一妻制成为羌族婚姻的唯一形态,如今羌族人民坚信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无疑是羌族婚姻价值观的巨大进步。而婚姻仪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羌族的历史文化与审美价值观念,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从民族文化生成与发展的视角论之,羌族婚姻习俗象征意义,主要是通过婚姻仪式过程表现出来。羌族婚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礼仪愈加丰富,从中不仅映射出羌族历史发展中的风俗风貌,而且具有的鲜明仪式符号和深刻的审美象征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