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和认同:羌族婚俗中的仪式象征解析(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7:11:50 《贵州民族研究》2019年第 邓宏烈 王禹栋 参加讨论
羌族婚俗的首要环节便是说亲。在旧时,男方看上某家女子,一旦时机成熟,即可托媒人牵线搭桥。随着当地社会移风易俗的不断发展,以往的形式早已发生改变。现代羌族青年一般也是首先恋爱,在关系得以确定后,告知双方父母以及族内家长,尤其是舅舅的意见,如果其意向得到认可,则男方就委托媒人携“手情”,也就是见面礼到女方家登门拜访说亲。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旧时女方并不会当场答应,一般要看女方是否退回男方的礼物,如果女方拒收礼物,说明婚事不成,如若女方接受,则大有希望。当然,现在普遍自由恋爱,男方说亲也在征得女方同意之后,才会请红爷上门提亲。旧时红爷上门提亲时,女家一般要把女儿支开,不让其知晓。只要女家父母答应,即开瓶饮酒,初订婚姻,这叫“许口酒”或“开口酒”。有的地方在女方父母点头同意后将红爷带去的酒放在神龛上,并且要把男女双方的庚书 (帖) 分别置于男女保护神的香炉下,这也是羌族对神敬畏的表现。 在相亲成功之后,也就是男方在取得了女方家长正式同意之日起,男女双方的关系进入全新的开始。之后双方在适当的时候择机举行小定酒,这是一种法订婚的形式,男方要准备第二次送礼,称作“说断礼物”,同样委托红爷携带到女方家商议订婚之事。早些年有的人家会在大门口敲羊皮鼓,广而告之,实际上就是宣布两个家庭正式结为亲家。吃小定酒之后是吃大定酒。按照常规,目前羌族地区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在吃小酒过后几个月内,男方家长请释比择良辰吉日,并用红纸包好期单,并准备好水礼,由红爷陪同男方德高望重的长辈一起送往女方家,并且要祭拜女方家的祖先,即为参祖。”参祖是羌族婚姻礼仪中一项重要仪式,其意义是双重的。一寓羌族婚姻起源于天神木比塔首肯,天神之女木姐珠下凡人间与燃比娃联姻,始有羌族人间烟火;二是标示一对新人组合的家庭从这里出发,象征着家庭社会满满的兴旺、吉祥与幸福。吃大酒主要是红爷作为男方委托人去女方家商量婚期,带的礼物也更为贵重,礼物通常包括肉、米、面以及女方的配饰和衣物,一般有七斤酒、猪膘、粮食等。依据羌族的乡规民俗,吃大酒的费用由男方承担,吃大酒之后几个月或一年,男方做好充足准备,男女双方就可以成亲。 成亲仪式前一天,男方家庭会请家中的族内亲朋喝“开笼酒”,原则上亲近的族内亲朋一家出一人,在这一天来共同商议各自负责的任务和事项,现场还会以公式文书的形式张贴出各自的职务和名字,一般有负责整体操办的总管、负责安排来宾的支客、负责现场的礼堂、负责厨房的司厨、负责饮食的饭管、负责座位安排的桌管、负责上菜的端盘、负责酒水的酒管、负责物资借用的借物,以及迎亲、请客、炮手等职,并且在公示文书的最后面还会写上“诸位襄帮,各司其执,事过之后,主客酬劳”等语。诸事安排好后,在场的亲友就会跳喜事锅庄来祈祷婚事顺利。在诸事安排妥当之后,男方就准备开始接亲,羌语称“居罗格”,接亲时间一般安排在女方花夜的次日早上。接亲队伍在抵达新娘家时,女方家要从大门上方的屋顶上向接亲队伍倾洒清水,这象征着喜庆吉祥、雨露滋润。随后女方家示意男方红爷和“押礼先生”将所带礼品放置女方神龛前,到女方内堂祭告祖先。女方还要准备热水供男方接亲队伍洗脸,紧接着,红爷开始致辞,随后女方家的代表致答辞。这个程序结束后,女方家便大摆筵席,宴请亲朋好友。 羌族婚俗礼仪以女花夜的浓重而感人的仪式程序拉开帷幕。是夜,全村未婚的年轻女性都齐聚女方家里,与即将成为新娘的姑娘为伴,道友情,表心语,话情谊,聊私语,谈恩情,或一道欢歌起舞,或互赠礼物,或畅怀痛饮等,表达着人生礼仪时节的深厚情怀与高远愿望。从文化事项的表现特征观之,花夜是羌民族特有的一种民俗现象,花夜的活动内容一般也都是羌族独有的民族艺术的表现形式,花夜不仅是结婚仪式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羌族民族艺术的一种展演,因为参与者大多数是新娘的同龄人,故又称作“姊妹会”。一般来说,在花夜仪式中姑娘们主要是对唱羌族民歌《花儿纳吉》,并一同载歌载舞,直至深夜。花夜仪式将是羌族女子身份认同与区分的转折点,从这一刻起,她对自家父母兄弟姐妹的依赖和牵挂开始剥离,对入主男家的家庭责任和义务逐渐树立和加强。 女方花夜次日是新娘出嫁的仪式。在这一天姑娘将完成她人生中身份的巨大转变,因而在其情感世界中要迈出极其艰难的一步。父母兄长弟妹的不舍与新娘对娘家割舍不掉的牵挂凝聚在这一刻制造出浓郁的婚仪气氛。故亲人们要为新娘挂红绸,新娘要唱哭嫁歌,有的地方女方家长还要将煮熟的鸡蛋在新娘脸上滚一下,然后新娘将鸡蛋吃下。按习俗女方要给男方迎亲队伍扯布,称为“离娘布”,现代多为给“离娘钱”,表示女方家对男方家的尊重。同时女方家庭要为新娘准备足够的彩礼,这是羌族先祖留传下来的传统。 接亲之后,男方家便要举行隆重的迎亲仪式和正式的成亲典礼。男方家在接亲队伍快到家门口时首先鸣放鞭炮,表明典礼开始。有些寨子要沿袭一种古老的仪式,即新娘在迈进家门坎时要踏破倒扣在麦秆上的一只碗,或让新娘从放置在门坎前的一盆火炭上迈过。这些古俗,都具有特殊的意义,象征各种不吉之事至此已破,新娘身上各种秽气随之消除。接亲队伍进屋后,男方家要在大厅内摆一张大桌子,主要是放女方带来的陪奁。在上面放置新娘从头到脚的陪奁物,供亲朋好友观看,这也是想让亲朋好友见证两人婚姻是符合规矩的。让新人在神龛前一拜天地,表示对自然万物的敬奉;二拜祖宗,表示对家族关系的承继认可;三拜父母,表示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四拜亲朋来客,希望大家对今后生活上多多扶持;五拜相帮众人,表示对大家操持婚礼的感谢;最后夫妻对拜,希望今后携手共行,共同创造美好生活。接着男方家长辈也会敬神,乞求吉祥。拜堂结束后进入新房,在新房中,新郎的兄弟姊妹要端水给新郎新娘洗脸洗手,送茶童子端茶给两位新人,新郎新娘都要给礼信钱。在这之后,新郎便要出去招呼客人,新娘则要留在新房内等待新郎。宴席期间,要跳锅庄舞,夜晚还要举行篝火晚会,以表达对两位新人的祝福。 回门是羌族婚俗仪式中的最后一道程序。一般婚后三天,新娘要在新郎的陪同下回到娘家拜见父母,称为“回门”。羌族的回门,主要在于女方提出,由于新郎没有参与接亲仪式,所以必须和新娘一同去探望新娘父母,并且将新人成亲出嫁时的衣物交与女方父母保管。到女方家时,女方长辈要准备敬神仪式,两位新人一同祭拜,祈求神灵保佑。然后叩拜女方父母,表示感谢养育之恩和同意婚事。然后,新郎在新娘家小住几天,而新娘则可长住,有的寨子新娘要在娘家住上两三年,才回到夫家开始家庭生活。 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曾经讲道,任何一项文化事件,它的存在不仅仅是存在发生,它们还具有其特殊的的象征意义,作为文化事件的仪式也不例外。羌族的婚俗仪式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过程,在其发生的过程中伴随着意义的传递和变化,在历史长河中,大小传统文化的不断互动使羌族婚礼程序中内含了丰富的地方风情和民族文化,通过对羌族婚俗仪式的分析,可以反映出仪式符号的意义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