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和认同:羌族婚俗中的仪式象征解析(4)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7:11:47 《贵州民族研究》2019年第 邓宏烈 王禹栋 参加讨论
三、文化符号语境中羌族婚礼仪式的文化观念与文化功能 羌族婚礼仪式具有强化神灵崇拜的功能。古人对于生活具有一种不确定感,在长期的漂泊中逐渐安定,追求美好幸福,祈望吉祥平安之愿望便应然而生。羌族婚礼仪式是一种意义明确的所指行为,是一种群体性的社会交往行为,是一种多层次的群体性的传统理解、意义释放和情感宣泄的活动。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神灵崇拜是一个普遍现象。羌族婚礼是羌族原始民间信仰不断发展的结果,通过过渡象征仪式赋予的新的身份符号,其人生的不同生活状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最终使生命体处于一种新的状态之中。趋吉避凶的羌族婚俗文化表现的羌族传统文化的神灵崇拜行为,是从传统中衍化出的一种符号语言,广泛出现于羌族传统婚俗中。在羌族婚俗从说亲到结婚的漫长过程中必须请示神灵,乞求神灵的庇护。羌族婚俗中的天神祖先神崇拜,其表达的文化传统意义是多方面的,即一方面达成一种历史时空的文化认同——羌族是天神的子民,另一方面体现羌族婚俗源头在于天神之女木姐珠和人间燃比娃的美好姻缘,再一方面印证了羌族古老习俗在今天社会生活中的存在与延续。 羌族婚礼仪式反映了羌族生产生活风俗的特点。透过羌族说亲环节中男方不出面谈亲事,说亲一事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女方手中的这一婚俗现象,可见羌族对于婚姻的重视和尊重,这种尊重实质上是建立在对羌族女性尊重的基础之上。从羌族社会经济结构层面分析,嫁女是一种家庭经济或劳动力的负增长,故许多地方的羌族女子结婚后要在娘家度过最初的两三年,然后才回到丈夫家里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家庭生活,相夫教子,承担家务和社会生产劳动,凡此种种婚俗文化符号象征,不能说是没有经济意义上的考虑。就羌族婚俗在今天的表现来看,从说亲到吃大酒,男方给女方的礼物越来越重,如羌族《过礼歌》反映聘礼不够的情况:“太阳出来照北岩,照见婆家过礼来。打开包袱看一眼,看看礼物齐不齐。礼物不齐我不接,礼物不齐打转去,礼物不齐摔出去。打开衣裳没有领,打开罗裙大燕裙。过的鸡儿麻雀大,过的羊儿尽是毛。过的糖面三四两,过的酒儿只半瓶,过的猪脚无半斤。”难怪乎在人类学家眼里“结婚阶段——特别是最主要的订婚——有着极大的经济意义。”而在历史上羌族婚俗是崇尚简朴的。成书于乾隆年间的 《保县志》有这样的记载:“婚嫁之礼概从俭素。”又 《道光茂州志》 记载:“婚丧祭礼,宁俭勿奢,犹为近古。”这说明羌族古今习俗已有很大变化,由原来的“概从俭素”到今天的大讲排场,反映出羌族社会生活已发生巨大的文化变迁,其生产生活风俗的特点已贴上社会经济文明进步符号的标签。还有,羌族的订婚礼仪程序是以“吃酒”为代表进行诠释的,所有订婚程序主要是在酒桌上商谈。羌族的说亲称为开口酒、许口酒,羌语称为“斯果耳俄布”或者“斯果耳俄西”。羌族的订婚叫小定酒、吃小酒、吃小罐罐酒,羌语称“定准尔酒”。在说亲、小定酒二三年之后,吃大定酒,也称吃大酒、订准酒、吃大罐罐酒,羌语叫着“龙果耳格”。这体现以“酒”为代表的生产文化对羌族婚俗的影响。从象征意义的角度来看,作为符号能指的酒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酒通“酉”,本身所指具有闲暇的含义,而羌族的婚礼主要在农闲的时候举行。羌族主要聚居生活的岷江上游,山高谷深,气温偏低,这也成为羌民酿酒的自然基础。羌人酿酒的历史也非常悠久,神话传说中酒为杜康所酿,而“禹兴于西羌”,杜康则是禹的后裔。酒作用、实践于羌人的生产、生活中愈加重要。酒作为一种食品饮料,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载体。“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酒在羌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羌族婚俗仪式体现了社会规范整合的作用。民俗不是法律,但它总是以一种社会习惯的力量出现。羌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遵从羌族民俗文化的惯习力量,甚至在遵从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很少对它产生怀疑。正如有学者指出:“各种人生礼仪,就像道路上的里程碑,标志着个人社会角色的改变,以及由此引起的权利和义务的变化,伴随着他或她从生到死的全部人生过程。同时,对他人也起着学习传统规范、整合社会的功能。”羌族婚礼也体现着男女平等的思想。羌族婚礼的程序十分复杂,婚礼的过程很长,往往要持续半年到几年不等。男女双方家族为了达到婚姻关系的认同感,展开了漫长繁琐的渲染和接触过程。比如在婚礼上,给新郎挂第一道红的一般都是舅舅,主持拜堂的一般也是母舅长辈,宴席上舅舅享有专门的位置。这时,舅舅已不再仅仅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是指母系血缘关系的亲戚。即使某一实际的舅舅不出面,母系血缘关系中的人仍然是舅权的代表。舅权的重要性与羌族人的婚姻形式是分不开的。在双方亲家的交往中逐步做到的相互了解并建立了一定感情,这为子女婚姻的成熟、婚后的和睦打下了基础。这充分显示出羌族对血缘传承的重视。另外,在整个订婚过程中,男方始终处于主动地位,要多次到女方家送礼,显示了女方家族的身价和在婚姻关系中的社会地位。“女花夜”是女方家族主持的最隆重的一次盛会,是给新娘家挣面子的最好机会。表现了羌族生活中十分重视母亲家族的血缘和素质。可以说,婚礼仪式使羌族的传统文化得到提炼、升华、发展,从而传承下来,并对羌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都具有深刻的影响,从而可以维系地方社会和谐与稳定。羌族婚俗仪式也具有伦理教化功能,它告诫青年人成家立业的不易,婚姻大事的重要性,对待伴侣要多加珍惜。不仅如此,羌族婚礼象征仪式的社会整合作用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人们在各种礼仪中学会正确的做人模式,掌握传统文化,通过程序化的行为,更好地认同和加入这个社会。简言之,羌族婚俗仪式作为羌族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形成和传承的特性及其所具有的相对稳定性,表现了民俗文化的整合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