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芳:人类学视野下的冲绳文化探究(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06:11:06 《世界民族》2018年第6期 彭雪芳 参加讨论
三、影响冲绳文化的因素 琉球王国时代,被誉为“万国津梁”的琉球国不仅通过发展海外贸易获得财富,而且与中国、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国家建立了文化交流关系。日本吞并琉球之后实施了一系列同化政策。二战后美国直接管辖冲绳长达27年,并在冲绳长期驻军。冲绳复杂曲折的社会历史变迁对冲绳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冲绳文化受到中国、美国及日本的影响较大。 (一)吹向琉球群岛的“中国风” 琉球与古代中国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关系。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遣使册封琉球第九代国王中山王察度后,中国和琉球之间开始了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流活动。中国的丝绸、瓷器、纺织及漆器工艺、航海造船技术、天文气象学、音乐、宗教文化以及甘薯和甘蔗等农作物栽培技术,沿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东南沿海地区源源不断地输往琉球群岛。明朝政府派遣闽人三十六姓迁居琉球后,琉球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日益加深。部分闽人后裔逐渐归化为琉球人。现今他们的子孙后代聚居在冲绳县那霸市久米村。 明清时期,琉球国也采取了“走出去”的方式,不断派人到中国学习语言文化。琉球国的官方文字为汉字,对中国、朝鲜、越南的官方文书亦使用汉语。琉球人尊崇儒学。1718年,儒学大家程顺则在久米村设立了明伦堂。明伦堂是琉球最早创办的公立学校,学校教育以汉语为基础,教科书有《四书五经》《小学》等等。 如今,在冲绳依然保留着许多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遗物和遗迹。例如:1.首里城的建筑外观、屋脊、柱头、石狮及中国皇帝所赐的牌匾都透着浓浓的中国历史文化韵味。每年秋季,首里城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再现当年中国使者访问琉球的情景,场面十分壮观。2.位于那霸市的孔子庙、关帝庙、妈祖庙等遗迹更突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孔子庙建于1674年,1676年首次举行祭奠仪式。1944年,孔子庙、关帝庙、妈祖庙的建筑物、神像、藏书等物品均毁于战火。1975年,久米崇圣会在天尊庙占地内重建孔子庙,并竖立孔子铜像。2013年,又在松山公园内修建全新的孔子庙。祭奠孔子的仪式于1975年重启。为了使祭奠仪式更显得庄重而神圣,从2002年开始,祭奠孔子的祭文改用中文;从2009年起,祭祀人员改穿琉球礼服,其外形与中国的汉服相似。在此之前,祭祀人员身着燕尾服、西装举行祭奠仪式。调研期间的一天早晨,笔者在孔子庙看见有几拨人前来朝拜,其中有一位中年妇女带着一个男孩在孔子像前恭恭敬敬地跪拜,孔子铜像上方悬挂写着“万世师表”的牌匾。儒家文化从传入冲绳至今,经历了一个兴盛、衰落、再生的过程。儒家文化不断调适,融入了冲绳现代文明价值体系之中,并发挥着最大的功用,填补了西方文明在拥有东方性格的冲绳社会的天然缺陷,成为构建冲绳社会道德准则的重要基石之一。3.孔子庙附近的福州园再现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文化。松山公园内有龙舟形状的纪念碑,碑上刻有当年漂洋过海的闽人三十六姓的姓氏及久米村发祥地字样。4.冲绳博物馆陈列着不少当地出土的中国古代货币及文物。世界遗产今归仁城迹的历史文化中心陈列着从今归仁城迹所挖掘出来的中国陶瓷器。5.冲绳的龙舟节源于中国。琉球王国时期,赛龙舟活动从中国传入那霸后迅速在琉球群岛传播开来。后来,不同岛屿的龙舟节在时间与内容上有了新的变化。如今,冲绳本岛大多数的赛龙舟仍然作为端午节的一项活动内容。调查显示:当地居民对这项民俗活动的认知度与参与性较高。6.琉球的三味线来源于中国的三弦。琉球漆器制作工艺受到中国的影响。7.冲绳料理具有中国饮食文化元素。与日本料理不同,冲绳料理常见以猪肉为中心的各种食品,如猪蹄、猪耳朵、猪脸等。冲绳面条、炒豆腐等食品的烹调方法、味道、名称都具有中国特色。8.在冲绳仍然保留着一些中国的传统民俗信仰。许多人家的房前屋顶都摆放狮子,在冲绳的街边路口都建立了石敢当。9.冲绳的龟甲坟与中国岭南的龟甲坟完全相同。显然,冲绳文化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中国的影响。通过在冲绳的实地考察,可以从更加广阔的背景深化认识中华文化体系的结构、传承和变迁。 (二)美国对冲绳文化的渗透 冲绳是二战期间日本唯一被美军登陆的直属领土。1945年至1972年期间美国直接管辖冲绳。由于冲绳重要的战略位置及日美之间签署的军事同盟条约,冲绳至今仍被美国强占为军事基地,给冲绳的社会经济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美军基地的存在使冲绳经济畸形发展。岛上大片肥沃的土地变成了军事基地,失去土地而无家可归的人们被迫流离失所。基地的存在改变了冲绳人的传统生计与生活方式,有的农民转行当了工人、酒吧老板及女招待。尽管基地解决了一部分冲绳人的就业问题,但冲绳人对美军在冲绳的力量不断强大表示不满。基地周边的噪音扰民、美军犯罪行为频繁发生,反对基地建设的呼声此起彼伏。经历了战争灾难的冲绳人更加珍惜和平的可贵。 美军接管冲绳后,试图在冲绳植入美国的民主文化。从1945年到1949年,美国在日本本土实施非军事化和民主化计划。美国试图通过开展教育与文化交流活动的方式在冲绳构建美国民主文化。美军机构为冲绳学生设立奖学金项目,资助冲绳年轻人到美国留学,让他们接受美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学习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返回冲绳后将其加以传播与实践。这种单向的美国文化渗透行为并没有完全达到目的,但也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在美军的管辖下,冲绳的社会生活趋于“美国化”。外国人到冲绳旅游必须获得美国的签证许可,冲绳使用的货币是美元,开车遵循美国的右侧行驶的交通规则。冲绳的饮食文化也吸收了美国元素。二战前冲绳没有快餐文化,战后冲绳受到了美国快餐文化的影响,汉堡包、披萨、热狗、罐头等快餐在冲绳流行。英语作为社交工具在冲绳比较受欢迎。冲绳人为获得学习英语的权利曾经抗争过。美军接管冲绳之前的“日本化”期间,日本政府不允许冲绳学校开设英语课程,因而激起学生与家长的抗议。最终,当地教育管理部门同意开设英语课程。我们初次踏上冲绳的土地时就感受到与日本本土不同的语言氛围。英语在冲绳的城市比较流行,这与美军长期占据冲绳有一定的关系。 由于冲绳在美国直接管辖下长达27年,至今仍有大量美军长期驻扎在冲绳,美国文化在冲绳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位于那霸市的美国村是美国文化在冲绳的一个缩影。冲绳是一个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之地。 (三)日本对冲绳文化的影响 琉球群岛靠近日本九州,琉球语与日语有一定的近似关系,冲绳民间所流传的歌谣用日本语平假名记载,冲绳组踊的表演形式借鉴和吸收了日本歌舞的风格。冲绳的宗教信仰和建筑风格也具有日本特色。冲绳文化受到日本影响的因素有自然同化和强迫同化。接受采访的一位冲绳学者说:“冲绳是日本政府殖民最成功的地方。” 1879年日本强迫琉球国王尚泰流放到东京,琉球王国结束了450年的历史。琉球国被并入日本版图之后,明治政府在冲绳强行推行同化政策,琉球的语言、宗教、民间工艺等传统文化遭到排斥。以琉球语为例,日本政府在冲绳全岛推行日本标准语。1916年,在冲绳教师大会上宣布禁止在学校说琉球语。如果发现哪个孩子说琉球语,就把用木板做的“方言札”挂在孩子的脖子上,作为对其使用方言的惩罚。二战期间,在冲绳任何人使用方言传达军事信息都会被视为间谍而被处死。日本实施的同化政策对琉球语冲击很大,琉球语处于濒危境地。如今,冲绳有10多万琉球人,会说琉球语的人寥寥无几,年纪大的人还会说一点,年轻人几乎都不会说了。这从前面的个案访谈中可以得到佐证。 日本政府采取各种方式去“琉球化”,鼓励冲绳人取日本式名字便是其中之一。19世纪90年代末,日本政府开始在冲绳实施土地整理和地租调整,通过土地国有化加强对冲绳的控制,又通过“风俗改良运动”去“琉球化”。琉球老年妇女有在手臂上文身的习俗,日本人视之为奇风陋俗,加以废除。 在冲绳实施“日本化”过程中,学校教育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41年,冲绳县有296所小学,6所初中男校,8所女子高中,9所职业学校,2所师范学校。岛内几乎每家每户都能送孩子到学校读书。日本政府在冲绳的学校教育中灌输效忠日本天皇、热爱“大日本帝国”的意识。从学校的升旗仪式可略见一斑。1987年在冲绳中小学的毕业典礼上升太阳旗的比例:254所小学校中有242所,占比95.3%;157所中学校中有152所,占比96.8%;56所高中学校中有53所,占比94.6%。冲绳的学校在长期的“日本化”教育中基本上向日本本土看齐了。 体育运动在冲绳人与日本人之间架起了沟通与理解的桥梁。日本传统的柔道文化进入冲绳的校园,培养青少年对日本文化的兴趣。冲绳人应邀参加了在东京和大阪等地举办的体育竞赛。通过这些活动加强了冲绳与日本的联系,增强了冲绳人对日本的认同感。如今,面对年轻一代对琉球历史文化的陌生感,老一辈冲绳人感到十分忧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