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东]“苗族杨姓不吃心”故事的演变与习俗的起源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03:11:52 中国民俗学网 吴晓东 参加讨论
泰国北部的清迈府熊明村是一个苗族村寨,笔者2012年曾在此做过一次调查,了解到这里的苗族杨姓男人有不吃动物心脏的食物禁忌,李姓男人有不吃脾脏的食物禁忌。一位叫杨亚早的苗族村民说:“杨姓小孩都知道自己不能吃心脏。有人说可以吃,他们有人吃了,后来眼睛就瞎了,现在还在这个村子,叫杨那冷。他眼睛看上去好好的,但什么都看不见了。他有70多岁了,瞎了10多年了。他自己说这些禁忌不要太当真了,他吃心脏3个月之后眼睛就瞎了。是他自己做吃的。这个村主要是杨姓人,其他姓的少,因为杨姓男人不吃,其他姓的男人也不好意思吃了,都给女人吃。”这一习俗在中国苗族地区也有。 苗族按方言分为东、中、西三部分,泰国苗族是从云南文山一带迁徙过去的,属于西部方言的苗族。杨姓不吃动物心脏的习俗分布在整个西部方言区,而且也只有西部方言区才有此习俗,其他方言区都没有。在西部方言区里,主要是杨姓以及与杨姓具有同源关系的邓、梁等姓氏有此习俗,在云南文山,以及东南亚的苗族出现了李姓不吃脾脏的习俗。那么,不吃心与不吃脾脏的习俗是怎样形成的呢?相关的传说发生过怎样的演变? 关于这个问题,目前鲜有文章讨论,只见鲁米香在其硕士学位论文简单涉及到:“杨、梁等姓苗族不吃动物心……不可否认,也许早期的禁忌行为是出于人类对大自然的恐惧,为了避免自身受到来自自然界的伤害,而主动的制定出相应的禁忌行为。”关于这一食物禁忌,她只是做了“出于人类对大自然的恐惧”而主动制定的猜想,未加些许论证。 要考证这一习俗的形成与演变,还得结合西部苗族的分布状况与迁徙路线。苗族分为三大方言区,东部方言的苗族分布在以湖南湘西腊尔山为中心的一片区域,中部方言苗族分布于以黔东南为中心的一片区域;西部方言苗族分布最为独特,呈带状分布,从四川南部的兴文一带开始往南,到云南与贵州交界的沿线的昭通、毕节,从这下来到紫云等麻山地区,再到云南的文山地区。从这出境,到越南的北部、老挝的中北部、以及泰国北部。这一长条的带状区域皆为西部方言苗族的分布区。西部方言区苗族的主要来源是东部方言苗族西移而形成的。苗族原来的聚居区在洞庭湖四周,后因为受到打压,沿着洞庭湖周边湖南境内的四条大河湘、资、沅、澧溯江而上,形成目前湖南湘西与贵州黔东南两大聚居区。湘西苗族虽然在湘西、黔东北比较稳定地定居下来,形成一个文化圈,但并非完全停止迁徙,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沿着黔北、川南继续西移,一直到达川西大小凉山地区,在难以继续逾越的情况下,才转而南下,一直到达云南的文山,再一次形成一个大的聚居区,并从这里走出国门,迁徙到东南亚各地。西部方言苗族迁徙到川南黔北的时候,发生过一些与汉族的战争。关于这些战争,苗族中留下了许多传说,其中有一故事类型与心有关。这里选取十个与心相关的传说,逐一解剖其情节并加以比较,以窥视其演变过程,并通过对其故事主角名称加以分析,最终对不吃心的食物禁忌起源做一推论。 故事一: 关于亚鲁的传说在西部苗族地区多有流传,以贵州紫云东朗演唱的内容整理出的《亚鲁王》是其中之一,其第一章第八节“射杀怪兽,发现盐井”至第十一节“日夜迁徙,越过平坦的坝子”的故事是这样的: 亚鲁王的小米地被大片踩踏,亚鲁王将踩踏小米地的怪兽射杀,并让众人烤吃。亚鲁王在吃这只怪兽的心的时候,发现盐太重,以为是妻子们放了太多的盐,妻子们说她们并没有放盐,原来是这只怪兽自身带的盐味太重。亚鲁王以此去咨询耶诺,在耶诺的指点下,亚鲁王在芭炯阴这个地方发现了盐井。赛霸、赛阳眼红亚鲁的盐井,便来争夺。第一战亚鲁射中赛霸的肚脐,射中赛阳的下体,他们只好收兵败退。但在后面的战争中,亚鲁败退了,迁徙到了哈榕冉农等地。 为了比较方便,本文将故事的情节分解出来,并编号,这个传说故事可以分解为三个部分,如下: (1)因怪兽的盐味而发现盐井(宝藏)——(2)因盐井而发生战争——(3)亚鲁王先胜后败。 这个传说没有提到心,这里把它作为第一个故事,是它与后面关于心的故事有关。在古代,盐是相当宝贵的,盐井便是宝藏。盐井是因为怪兽的盐味而发现的,这就赋予了这头怪兽一种神奇的意味,它能带来财富,它本身就是宝。 故事二: 《古博阳娄》是来源于贵州安顺地区的一个文本,故事情节是这样的: 阳娄家很富裕,但庄稼被一头野猪糟蹋,阳娄用箭将它射死。这是一只大野猪,要二三十人才能抬得动。于是阳娄把野猪杀了煮吃,但猪心硬邦邦,只好收了。亲戚们来分肉,汉人亲家没分到,生气了,于是双方结怨,战争爆发。阳娄将猪心放在缸子里,使天气变得冰天雪地,从而打败汉人。后来猪心被用芭蕉心调换,阳娄才打了败仗。 这个传说故事的最小情节单元可以概括如下: (1)得宝物野猪心——(2)因分不到肉而发生战争——(3)有野猪心胜、失野猪心败。 这个故事我们分为三个情节单元。通过与故事一的比较可以发现,故事二的情节单元1是故事一情节单元1的变体,故事一是通过怪兽而发现宝藏盐井,在故事二里,野猪心本身就是宝藏了。 故事三: 《亚鲁王》的第一章第四节至第七节,即“意外得宝”“龙心大战”“争夺龙心神战”与“英雄女儿的不归路”,可以看做是同一个故事的几个部分,从得龙心(怪兽心)到龙心丢失。故事梗概是这样的: 亚鲁王的稻田与鱼池被一只既像黄驹又像老虎的怪兽踩坏,亚鲁王便设下埋伏,将怪兽射杀。原来此怪兽是一条公龙。亚鲁王拖回去与众人分享,可是龙心怎么也煮不熟,扔给狗狗不吃,丢给猪猪不碰。放在室内,闪闪发光,这才知道是一个宝。亚鲁王的兄弟得知亚鲁王获宝,便来抢夺。在战斗时,亚鲁王将龙心放入水缸里,瞬间瓢泼大雨,击退了敌军。后来敌人派人来将龙心偷走。丢失了龙心之后,亚鲁王便战败了。 我们可以再用几句话概括故事,如下: (1)得宝物怪兽心——(2)兄弟间因怪兽心而引起战争——(3)有怪兽心胜、失怪兽心败。 故事二与故事三的情节单元1只有微小的变异,即野猪与怪兽的区别,在故事里没有引起情节的变化,故不加以区别。情节单元2则有比较大的变化,引起战争的原因变了,前者是因为吃不到肉而不高兴,双方结怨,发生战争,后者是为了争夺宝物。但不论是哪一个,都与野猪(怪物)有关,都是为了得到它的一部分,即肉或心。我们很难说哪一文本更古老。 故事四: 流传于四川南部苗族地区的《杨娄古仑》是解释汉族与苗族发生战争原因的。故事情节是这样的: 柔耍柔吾要举行祭祀,请杨娄古仑去做掌厨人,并请其弟弟杨娄叶责去帮跑堂。祭祀用品是一头猪。到了祭祀的时候,猪心不见了,柔耍柔吾说是杨娄叶责偷吃了,于是杀死了他,并把他的心拿来祭祀。杨娄古仑为了给弟弟报仇,与柔耍柔吾发生了战争。杨娄古仑一开始总是输,后来挖到一颗龙心,这颗龙心能使河水退却,在龙心的护佑下,杨娄古仑战无不胜。可是后来龙心被偷换,从而战败。 (1)汉族用猪心祭祖——(2)因猪心不见而杀掉弟弟引起战争——(3)有龙心胜、失龙心败。 与前面的几个比较,此传说故事的情节单元3没有太大的变异。情节单元1则发生根本性变化,得到猪心变成了用猪心来祭祖。情节单元2的变化也很大,故事三是因为争夺猪心而发生战争,故事四是因为怀疑苗族兄弟偷吃了猪心,故而把苗族兄弟杀死以取心。这其实也是在争夺猪心,但故事情节更细化了,更惨烈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