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娟]程式化表达:词语、句法及主题——刘三姐歌谣论析(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2:11:11 中国民俗学网 李素娟 参加讨论
(三)动词程式 表现动作或行为状态的词语程式在刘三姐歌谣中亦屡见不鲜,包括一般性质的动词程式和动词词组程式,而稳定性和重复性是其显著特征。除了传统的延续外,歌手们还从方言口语中精心提炼出大量生动朴素、清新明快的语言,不断地融入刘三姐歌谣的程式化表达,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生活气息。 1.一般性质的动词程式 (1)动词+先(“先”表示动作行为开始的方言词) 在刘三姐歌谣一般性质的动词程式中,最稳定的是“动词+先”的动补结构,它经常填充山歌最后三个字的位置,其程式意义一目了然。例如:
伴随着固定的“先”出现的是与吟唱主题密切相关、为宜州壮族民众耳熟能详的动词俗语,“炭黑先”意即“炭先黑”,汉语桂柳方言“先”字往往用在动词后面,意思却是在动作之前。“慢想先”即“先慢慢想想”;“先讲先”即“先讲在前”,歌手可将这一方言程式中的关键词替换为任何一个动词,如:“先唱先”“先去先”“先吃先”等词组的运用,都是宜州方言中常见的表达方式,尽管俗语内容有别,但其格式相同、风格相若,具有明显的程式意义。 (2)动词+“就/其他”+动词
在这种程式结构中,第二个动词与第一个动词为同一个字,是为了押脚韵和加重语气,也是上文提到的放在句首的“三字头体”形式。相似度极高、不断重复的动词词组,正是词语高度程式化的集中体现,因为“程式的基本属性就是重复”。这些唱词中不断重复的动词词组,把口传文学中程式化表达及其独特魅力彰显得恰到好处。 2.动词词组程式(动词+称谓名词+形容词) 这种程式通常用来形容动作状态令人不堪忍受。例如:
可以看出,如上“动词+称谓名词+形容词”中所运用的词语十分接近,表达出来的意思也基本相同,都是相互倾诉思念之情使人难以煎熬,达到了茶饭不思的地步,是一种高度固化的表现方式。“程式的形态,在不同诗歌传统中有不同的界定。但是有一个基本的特性,就是它必须是被反复使用的片语。这些片语的作用,不是为了重复,而是为了构筑诗行。”刘三姐歌谣中不断重复的动词词组不仅是口头传统的产物,同时也是山歌手们惯用、脱口而出的现成的语言表达方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