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香港最老的“偷渡客”的生活:打了30年黑工(11)


     而此时的国内政治形势已发生了变化。1962年4月,新疆塔城、裕民、霍城三县发生6万余居民逃苏事件,下半年,中央再次提出狠抓“阶级斗争”。深圳河边放宽政策再度收紧。
     5
     “反偷渡的红旗村”,青壮年逃了大半
     从1963年搞“四清”运动开始,到1976年“文革“结束前,偷渡问题开始越来越多地跟“阶级斗争论”挂钩。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全国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背景下,结合到应付日益严峻的逃港问题,宝安县决心在梧桐山上的西坑村里,“展开一场殊死的争夺”,把西坑村建设成“反偷渡的红旗村”。
     村里掀起了一轮学习毛主席著作的高潮。村前村后的墙壁上,刷满了大标语:“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奋勇前进!”连田头的井水边,也插上了“抓革命、促生产”的语录牌。一到天黑,就组织村民唱歌,曲目多是《大海航行靠舵手》、《毛主席的书我最爱读》等。
     一时间,西坑村成了宝安全县乃至广东全省鼎鼎有名的“红旗”。每天来这里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在村外的荒山上踩出了一条小路。
     此外,文艺工作者还排演了戏剧《仇恨》,讲述一位少女偷渡香港后与流氓结婚,最后染上梅毒惨死街头的故事。在场观众无不被之感动,这时候,事先安排好的人就会出来,带领观众高呼口号:“逃亡香港死路一条!”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可是,口号喊完了,肚子的问题还是要解决,知青的困顿仍然未解开。这个精心构筑的“社会主义教育堡垒”最终还是守不住。
     1973年,西坑村的大部分青壮年,包括当年反外逃的积极分子、民兵干部都逃到了香港,有个组留下的最大的“男人”,是一个8岁的男孩。在一次革命样板戏《红灯记》的演出中,帷幕拉开,竟找不到饰演主角李玉和的演员。事后一查,方知其人原来已经跑了去梧桐山的那头———香港。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