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最老的“偷渡客”的生活:打了30年黑工(6)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12:11:18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事实上,逃港是30年间一直存在的现象。据广东省委边防口岸办公室1979年的《反偷渡外逃汇报提纲》,从1954年到1978年,广东全省偷渡外逃共约56万人次,逃出14万人。参与者以广东人为主。 逃港者多为农民,也包括部分城市居民、学生、知识青年、工人,甚至军人。从政治成分看,普通群众居多,也有共青团员、共产党员。据不完全统计,至1978年,深圳全市干部中参与逃港者共有557人,逃出183人;市直机关有40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外逃。 逃港的方式,可分为走路、泅渡、坐船。按路线,则有东线、中线、西线之别。由西线泅渡通常是首选。即从蛇口、红树林一带出发,游过深圳湾,顺利的话,大约一个多小时就能游到香港新界西北部的元朗。广东人把这种水路偷渡称为“督卒”,借用象棋术语,意即“有去无回”。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 一个荒废的村子,告诉我们这块土地上曾发生的事 为了解其中真相,现居深圳蛇口的陈秉安在20多年间,采访了百余名相关人员,收集了大量资料。2010年10月,藉相关档案公开与改革开放30周年之机,他的长篇纪实文学《大逃港》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 该书面世后,一度引起极大关注。这本书也为陈秉安个人带来不少争议。面对赞誉或是批评,陈秉安说:“如果我不写下它,历史,或许将留下一页空白。”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意识到这个空白,是1985年的一个冬天。当时刚到深圳工作不久的陈秉安,对东出深圳墟五里的那片广袤空地产生了兴趣。在手上那本70年代印制的地图上,他看到那里被清清楚楚地标识为“径肚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