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跨国民族研究的脉络与趋势(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7:11:26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 周建新 杨啸 参加讨论
三、趋势展望: 跨国民族研究未来走向 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跨国民族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未来的研究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一) 理论方法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 经过学者们的努力,跨国民族研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在理论创新上提出了“和平跨居”“精神疆域”“认同要求”“族缘政治”“和平跨居模式”等学界广泛认知的概念; 在研究方法上形成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两种研究视角。但综合来看,不足之处也十分明显: 基础理论建构深入性不够,对于基本概念、原则未达成广泛共识,理论体系、规律探求等重要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化; 现有研究多强调现实基础上的实证研究,而对于理论本身的探讨深度不够,创新不足; 田野调查个案研究的广泛性不够,基于实证调查之上的理论体系建构存在困难; 研究视角需要更加多元,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宏观层面的抽象研究和微观层面的具体研究都需要加强; 对于国外相关理论方法的引介以及研究现状的梳理严重不足,国际对话交流有待加强。对于以上问题,学界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积极关注与探讨,务必对中国学者原创的“和平跨居”等理论进行完善和深化,系统提炼出跨国民族研究中的中国话语和中国方案,并根据时代发展和环境变化的需要进行理论方法上的创新和拓展,将中国特色的跨国民族研究不断推向世界。 (二) 多学科交叉研究将不断扩大 跨国民族由于其“跨国而居”的特殊存在形式,以及其本身包含了多学科多领域特定的研究内容,因此多学科交叉研究成为必然趋势。20世纪80-90年代,从事跨国民族研究的多为历史学、民族学领域的学者,主要研究成果多为跨国民族的“识别”以及与之相关的民族志描述。当前跨国民族的研究不仅有民族学、历史学、政治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参与,也有法学、经济学、语言学、教育学、人口学、生态学、医学等学科的参与。例如,在大量的跨国民族现实互动问题中,都涉及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生态保护、公共卫生等问题,这就需要法学、生态学、医学领域的专家参与研究。毫无疑问,多学科交叉研究跨国民族的趋向不仅拓展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而且说明了跨国民族现象本身在当今国家社会和国际社会的重要性。未来的跨国民族研究,将会更加突出问题意识,淡化学科壁垒,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开展跨学科或多学科综合研究。 (三) 更加注重现实问题的实证研究 以往的中国跨国民族研究多是历史“遗产”问题研究,以及基于时代需求基础上的对特定区域和对象的研究,既与如土司归属、双重国籍、边界冲突、边民叛逃、“疆独”“藏独”等历史问题有关,也与现实边境地区非传统安全如毒品贩卖、跨国犯罪、宗教渗透、恐怖活动等重大问题相关。但是就国家总体发展战略需求而言,未来的研究将更加注重现实问题以及解决现实问题对未来影响的研究。例如,目前尚未划定边界的中印、中不边境地区或实际控制线地区的跨国民族研究在中国就显得特别重要; 中国西南边境地区大量“回归”边民以及从缅甸涌入中国云南的战争难民问题都亟待研究。从社会治理的角度看,国家非常重视边疆地区的发展和稳定,而跨国民族往往是影响边疆地区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注重田野调查基础上的实证研究,把实践领域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密联系边疆地区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现状,以边疆跨国民族社会为中心观察分析问题,成为学者服务国家和地方建设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四) 全球视角下的跨国民族研究更加凸显 以往中国的跨国民族研究较为侧重中国边界一侧的研究,对边界另一侧的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尤其缺乏全球视野下的个案对比研究。施琳基于对传统人类学研究的反思,探讨“边境人类学”的问题,认为我国边境人类学的发展不能缺少高质量的边境田野调查和积累具有全球化时代“升级版”的新型边境民族志,这种新型边境民族志“具有现实取向、小视野与大视野相结合、历史维度、多点民族志与重视当地人观点等突出特色”。笔者也提出了跨国民族研究的两大范式,认为在全球移民时代,“跨国主义”实践将导致新的远距离跨国民族问题层出不穷。中国的发展繁荣将很快使中国成为外国移民涌入的对象国,例如现在已经在广州出现的非洲人社区,浙江义乌出现的外国人社区等,这些都属于广义的远距离跨国民族研究内容。务必要及早开展相关问题的研究,立足当下,防患未然。近年来,中国的海外民族志研究掀起热潮,一些研究涉及到世界各地的跨国民族及其问题,其中华人华侨的“新移民”现象值得研究。随着当前“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未来的中国跨国民族研究将具有全球的视野,将不断丰富世界性经验,打破国家边界的局限性,汲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明和智慧为我所用,这不仅是学科发展的应有之义,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在爱尔兰边境小镇克朗内尔斯的田野调查,让人们看到了现有国家结构体系下不一样的跨国人口流动及其管理方式,相信爱尔兰以“和平进程”为标志的跨国民族“和平跨居”政治模式,对世界范围内跨国民族问题的解决具有启发意义。 (五) 国际合作研究大有可为 跨国民族及其问题一般至少牵涉两国或多国,相邻各国都是利益相关方,因此,在跨国民族及其问题研究中相邻国家间的合作是必要的。从跨国合作研究看,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共同防范有害因素、合作治理边境社会,保障各自国家边境地区的长治久安;二是合作共赢,充分利用各自边境地区的有利条件互利互惠,实现发展繁荣。显然,加强国际合作是跨国民族研究努力的方向之一,我们在加强跨国医疗合作、公共卫生、防灾救灾、生态资源保护利用、文化遗产保护、旅游联动等方面尚有很大的研究空间。这种学术先行、政策跟进的国际合作研究不乏成功的先例,例如中国与东南亚相关国家合作,共同打击跨国民族地区毒品犯罪,推广替代种植; 中国与中亚各国合作,共同防范和打击“三股势力”,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