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下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实现路径——基于西部省区的乡村调查(2)
http://www.newdu.com 2024/11/13 04:11:49 中国社会科学网 陈田 郑长德 参加讨论
三、新发展理念视角下西部地区乡村发展现状 (一)创新发展现状 表2 2018年西部地区乡村创新发展情况 根据表2可知,在品牌产品创新方面,只有21.69%的乡村有注册的品牌产品;在工艺品制作出售方面,仅有1.58%的农户有做工艺品出售,有村民做工艺品出售的乡村占总样本村的比例为19.28%;在销售模式创新方面,农产品销售的主要是通过政府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农户与企业签订“种养-收购”合同以及网络销售三种创新型途径,但是依然有很多农户依靠自身将产品拿到市场上销售;在创新平台方面,有创新创业实训孵化基地以及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乡村并不多,仅占总样本村的18.07%,开展了创新创业培训活动的村占样本村的比重为45.78%。总体上看,西部地区乡村创新发展程度较低,最主要的两大限制因素是:村民缺乏相应的创新发展指导与技术培训,许多农户缺乏发展资金。 (二)协调发展现状 表3 2018年西部地区乡村协调发展情况 根据表3可知,在家庭收支方面,绝大部分样本家庭收入与支出持平或大于支出,少部分家庭支出大于收入,有31.16%的家庭有负债,调查显示借债的主要用途是发展产业、修建房屋、子女教育、看病;在物质与精神文明方面,有50.26%的家庭的总收入比两三年前明显提高,有66.49%的农户平常看新闻,有34.74的农户有参加村里组织的文体活动,大部分乡村生活条件比以前好、开展了文体活动;在人口结构方面,大部分乡村村里老人和小孩多于年轻人,劳动力虽然以男性为主,但女性劳动力占也比较大;在贫富差距方面,贫富悬殊现象并不严重,收入相对协调。总体来看,西部地区农村家庭大部分收入与支出持平或大于支出,物质与精神文明逐步协调发展,收入差距不大或虽有差距但不悬殊,但乡村人口结构严重失衡,较多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镇。 (三)绿色发展现状 表4 2018年西部地区乡村绿色发展情况 根据表4可知,在环境治理方面,有59.04%的样本村有垃圾处理站,97.59%的样本村庄近两年开展了环境整治活动;在环境质量方面,89.16%的农户家中饮用水常年干净,大部分农户所在村河水溪水无污染、家或村附近无污染源,但依然有部分村庄有环境质量问题;在环境保护方面,73.49%的村庄有护林员,所有样本村近年来无滥砍滥伐现象,95.18%的样本村有开展环保宣传;在绿色生活方面,农户烧水做饭的主要能源是天然气和电能,但有15.43%的农户烧柴,有13.92%的样本农户购物经常自己携带购物袋,有24.94%的农户偶尔携带购物袋,农户10公里以内的出行常用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摩托车、公交车、轿车。综合来看,西部地区乡村的绿色发展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尤其是环境质量和环境保护意识还有待提高,环境治理仍需进一步加强。 (四)开放发展现状 表5 2018年西部地区乡村开放发展情况 根据表5可知,在农副产品对外销售方面,30.67%的农户半数及以上的农产品用于销售,55.42%的样本村产品有销往外地(外县),只有1.20%的样本村产品有销往国外;在旅游方面,仅17.57%的样本家庭近三年有家人外出旅游,乡村旅游发展程度也较低;在学生外出参加活动方面,32.53%的样本村有小孩在政府或学校组织下外县(市、省)参加活动;在村民外出务工方面,村民外出务工人数非常多的村的比例达50.60%,外出务工是许多乡村农户增收的重要途径。综合来看,西部地区乡村开放发展水平依然较低,与外地市场的接触程度还有待提升。 (五)共享发展现状 表6 2018年西部地区乡村共享发展情况 根据表6可知,在基础设施方面,71.08%的样本村主要道路为水泥路,24.10%的样本村主要道路是柏油路,有极少部分样本村是泥路(但通汽车)或碎石路;79.52%的样本村生活用水主要来源是管道自来水,14.46%是井水或山泉水;62.65%的样本村实现宽带全部覆盖,31.33%的样本村网络覆盖情况为宽带部分覆盖,4.82%的样本村为无线网络全覆盖,1.20%的样本村为无线网络部分覆盖。在社会保障方面,92.73%的调查户加入了农村医疗保险。在文体设施方面,83.13%的样本村有广场,87.95%的样本村有球场,84.34%的样本村有图书文化馆。在医疗与教育方面,87.95%的样本村有卫生所,57.83%的样本村有幼儿园,44.58%的样本村有小学。在财政保障方面,60.50%的调查户有政府转移支付。在社会服务保障方面,90.36%的样本村有村民服务中心,57.83%的样本村有快递收发点。在村治理情况方面,77.84%的农户参加过村委会选举投票,绝大部分村民对村干部满意,绝大部分样本村治安较好,村治安事件、民事纠纷事件非常少。总体上看,西部地区乡村共享发展得到保障。 四、新发展理念视角下西部地区乡村发展的成就与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乡村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个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诸多的问题。 (一)发展成就 农产品销售路径多元化。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方法主要是依靠农户将产品运到市场上销售。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农村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产品销售渠道逐步多元化,主要的销售方式有:农户与企业签订农产品收购合同、政府为农产品销售搭建销售平台、农户通过网络进行产品销售。一些农户还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创造出网络直播销售农产品;将农产品种植、养殖过程拍成视频向消费者展示,让消费者放心购买;建立微信群、QQ群等社群,将一群爱好相同的消费者结合在一起等销售模式。一些乡村还通过不定期举行集中展销活动来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总体而言,农产品销售渠道逐渐多元化。创新平台有效带动乡村创新创业发展。伴随着西部贫困地区农村扶贫工作的推进,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乡村创新创业,许多乡村建立了创新创业实训孵化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许多乡村在村委会的组织下开展了创新创业培训活动,这对增强村民市场经济意识、提高村民农业科技文化素质、促进乡村创新创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家庭收支状况基本平衡。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取得较大的发展,农村居民收入显著提升,特别是西部贫困农村地区扶贫工作促使大量的贫困人口脱贫奔康,加上政府在民生方面给予的政策保障,农村人口特别是贫困人口在医疗、子女教育、家庭住房等方面的开支大幅减少,家庭收支状况得以基本平衡,甚至有大量农村人口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农户物质与精神文明发展协调推进。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家家户户基本拥有了电视机,同时,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农村居民接触到更多的文化信息。利用农闲时间,部分村民还外出旅游。乡风文明得到提升。从新农村建设到精准扶贫再到乡村振兴,除了积极促进农村居民增收之外,还特别注重乡风文明建设,乡村不仅有了村民文化活动室,还在村干部的组织下开展科技文化知识学习活动,各村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法教育等,乡村社会风气良好、生活方式文明健康。 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活动付诸实施。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都注重乡村环境治理和保护,特别是精准扶贫将环境保护与村民就业结合起来,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也改善了乡村环境。绿色理念深入村民生活。节能环保理念已在乡村得到广泛传播,村民的生活方式逐渐由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生活方式转变,由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率向节能、低碳、高效转变。 产品销售市场进一步拓宽。较长一段时间,西部地区乡村受交通等基础设施的限制,产品销售地区较少、范围较小,得益于乡村道路的完善、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乡村对外联系便利化,产品货物运输时间大幅度缩短,产品销售地区不断增多、销售市场逐步扩大。学生与外界沟通桥梁得到建立。农村里的学生在政府、企业、学校等的组织下,到外地参与活动的机会增多,“政府-学校-企业”的资助和组织体系在西部部分乡村得到建立。村民外出就业机会增多。交通的改善、信息接收的便利化、政府搭建就业平台使村民能够获得更多的外地就业机会,外出务工已成为西部地区许多村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基本生活及基础设施得到保障。在交通道路上,西部地区乡村的主路基本上以水泥路和柏油路为主,基本实现通车;村民生活用水、用电、网络、医疗教育等基本得到保障。村民基本实现不愁吃、不愁吃,医疗、基础教育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在乡村治理上,村民民主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村委会的办事效率有效提高、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乡村治安明显改善,村治安事件与民事纠纷发生率低,乡村安全、和谐稳定。 (二)现存问题 在创新发展上,一是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不足。西部民族地区乡村产品基本以低附加值的农牧产品为主,注册品牌商标较少;风险较低的技术和产品普遍被使用,农户使用新技术和新产品进行生产时较为谨慎;村民利用手工艺创造手工艺产品的少,在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二是创新发展人才支撑不足。西部地区乡村目前存在严重的人才短缺,尤其是农业科技人才,这使得乡村发展特色创新产品、高附加值农产品受阻,既不利于农户增收,也不利于农村产业结构升级。三是创新发展资金缺乏。创新发展需要资金的支持,而西部地区乡村资金来源渠道较少,且创新发展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使得农户更加难以获得资金支持。 在协调发展上,家庭负债比例较高。西部民族地区不少村民因病、因灾、因发展产业而负债,这一方面表明了村民收入虽有一定增长,但还难以用来应对大病、突发灾害以及扩大产业等情况。乡村人口结构严重失衡,青年劳动力大量流失。乡村人口结构严重失衡的主要表现是,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镇务工,老人和小孩留守于村庄,使得乡村出现了“空心化”问题。 在绿色发展上,依然存在较多污染源影响居民生活。改革开放激发了农村活力,但也带来了农村环境破坏等问题。[2]西部地区虽然不少乡村开展了环境治理和保护活动,但由于一些工厂技术水平低,污染物排放量多,同时村民农业科技知识水平较低,化肥、农药等使用不合理或者扔弃等,造成环境污染。粗放生活方式依然高比例存在。目前,依然有许多乡村的村民生活方式未彻底改变,烧柴、烧煤的村民还较多,这使得污染物排放量较高。 在开放发展上,农户农产品用于销售的部分少。由于劳动生产率的限制,农户农产品产量不高,大部分农户的农产品主要是自用,几乎没有或只有少部分用于销售,不利于农户增收。与外地市场互动不足。与邻近市场腹地、经济腹地加强经济联系,如增强产品互补性、经济互动性,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农户增收的重要途径,但许多乡村对外界市场信息的把握不足,没有充分根据市场的需求生产农产品,导致产品销售较为困难,从而限制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 在共享发展上,医疗、教育质量相对较低。虽然乡村医疗、教育已得到基本保障,但质量却依然有待提高。社会服务便利化程度依然不高。虽然许多乡村有村民服务中心、快递收发点,但村民服务中心服务的范围非常有限,快递人员不足,且快递送货所需时间较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