檄愈头风 (xí yù tóu fēng) 解释:檄:檄文,古代官府用以征召、讨伐等的文书;愈:超过;头风:头痛病。比喻檄文尖锐辛辣。 出处:《典略》:“琳作诸书及檄,草成呈太祖,太祖...
泽及枯骨 (zé jí kū gǔ) 解释:泽:恩泽;枯骨:死去已久的人。恩泽及于死者。形容给人恩惠极大。 出处:《吕氏春秋·孟冬纪·异用》:“文王贤矣,泽及髊骨,又况于人乎!” 示例...
犀顶龟文 (xī dǐng guī wén) 解释:头顶骨隆起如犀角,脚掌上有龟背纹。旧时所谓贵人之相。 出处:语出《后汉书·李固传》:“固貌状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龟文。” 示例:~何肯...
山中宰相 (shān zhōng zǎi xiàng) 解释:南朝梁时陶弘景,隐居茅山,屡聘不出,梁武帝常向他请教国家大事,人们称他为“山中宰相”。比喻隐居的高贤。 出处:《南史·陶弘景传》:“...
泽深恩重 (zé shēn ēn zhòng) 解释:德泽深远,恩情厚重。 出处:唐·张说《谢京城东亭子宴送表》:“当陛下圣明之朝,事出非常,泽深恩重,今者誓将沥血,未足竭诚,徒欲杀身,岂...
吐胆倾心 (tǔ dǎn qīng xīn) 解释:倾:倒出。将埋藏在心底里的话全部讲出来。比喻痛快地说出了心里话。 出处:宋·刘斧《青琐高议·别集·越娘记》:“幽幽千端郎不听,倾心吐胆犹...
习非胜是 (xí fēi shèng shì) 解释:习:习惯;非:错误的;是:正确的。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反以为本来就是正确的。 出处:汉·扬雄《法言·学行》:“一哄之市政,必立之平;...
下笔如有神 (xià bǐ rú yǒu shén) 解释:指写起文章来,文思奔涌,如有神力。形容文思敏捷,善于写文章或文章写得很好。 出处: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
舞爪张牙 (wǔ zhǎo zhāng yá) 解释:原形容猛兽的凶相,后常用来比喻猖狂凶恶的样子。 出处:《敦煌变文集·孔子项托相问书》附录二《新编小儿难孔子》:“鱼生三日游于江湖,龙生...
嘻笑怒骂 (xī xiào nù mà) 解释:①指嬉戏、欢笑、愤怒、詈骂等不同的情绪表现。②指不拘守规格,率情任意地发挥表现。③嘲弄辱骂。 出处:①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词采》:“...
尽忠报国 (jìn zhōng bào guó) 解释: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出处:《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
东床之选 (dōng chuáng zhī xuǎn) 解释:指佳婿的人选。 出处:五代·危德兴《寻阳长公主墓志》:“潜应坦腹之姿,妙契东床之选。” 示例:众僚属都闻得莫司户青年丧偶,齐声荐他才...
无所不容 (wú suǒ bù róng) 解释:没有什么不能容纳。极言其宽广。 出处:清·龚自珍《太仓五中堂奏疏书后》:“是故君父之慈臣子,无所不容,教诲委曲,至夫斯极。” 示例:他的...
五颜六色 (wǔ yán liù sè) 解释: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伸为各色各样。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四回:“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颜六色,其形不一。” 示例:这在四川的拉...
斗筲之徒 (dǒu shāo zhī tú) 解释:比喻气量狭小,才识短浅的人。同“斗筲之人”。 出处:《汉书·公孙贺刘屈氂等传赞》:“斗筲之徒,何足选也。” 示例: 近义词:斗筲之器、斗筲...
无所事事 (wú suǒ shì shì) 解释:事事:前一“事”为动词,做;后一“事”为名词,事情。闲着什么事都不干。 出处:清·黄宗羲《万贞一诗序》:“其人为诗者,亦必闲散放荡,岩居...
力不能及 (lì bù néng jí) 解释:力量达不到。 出处:元·无名氏《武王伐纣平话》下卷:“一城百姓见城自摧破,自来搜捉纣王,纣王见兵势甚大,力不能及。” 示例:我们不能让孩子...
无事不登三宝殿 (wú shì bù dēng sān bǎo diàn) 解释:三宝殿:泛指佛殿。比喻没事不上门。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锋塔》:“白娘子道:‘无事不登三宝殿,去做什...
无所不用其极 (wú suǒ bù yòng qí jí) 解释:极:穷尽。原意是无处不用尽心力。现指做坏事时任何极端的手段都使出来。 出处:《礼记·大学》:“《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捉风捕影 (zhuō fēng bǔ yǐng) 解释:比喻虚幻无实或无根据地臆测。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是事如捉风捕影,杳无实证,又不可刑求。断离断合,皆难保不误。” 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