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银行家凌宴池与张家姐弟关系相好,首先是与沈从文为文友,后妹妹凌海霞到张家乐益女中做舍监,并收养了张家长女元和的女儿凌宏。凌宴池曾主持元和的婚礼,并帮助大弟宗和...
原标题:校(院)图书和文化馆的三位老馆员 图书和文化馆(以下简称图书馆)作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重要组成单位,随着中央党校的诞生而建立,随着党校事业的前行而发...
摘 要: 茅盾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与图书馆有着深厚的渊源。文章以《茅盾全集》中的年谱、书信、日记等公开资料以及茅盾藏书为研究对象,实证叙...
1992年,本文作者(中)与王绯(左)大学毕业十周年返回母校看望罗宗强先生(右) 在南开大学读书时,我住在校内第一宿舍二层东南把角的那间,就在新开湖西侧。湖水与宿舍之间...
两位意义不同的“杨老师” 杨志洵,字(或号)景苏,亦作劲苏、劲素,江苏金匮(今无锡市)人,卒于1939年,生年不详。他不算是一个名人,却被文史爱好者不时提到。人们对他的...
6月1日早晨7点45分在姜德明先生追悼会,瞻仰遗容时,我俯身凑近,低声说:“姜老师,我是小谢。”三十年来,给姜先生去电话,我总是这么打招呼的。 回想起与姜先生三十年来的一...
王铁仙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和瞿秋白研究的著名学者、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优秀的高校管理者、语文教育专家,他是一位真诚、质朴的现代知识分子,也是我的老师。 真诚是王老师最为...
“但问耕耘,莫问收获”这句话,好像是曾国藩最先提到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你只管耕耘好了,别老把心思放在收获上,集中精力耕耘,收获自然会更多、更好。这是用农事比喻万事。...
记得那年,家乡来了亲人。有郭风,有何为,有舒婷和袁和平,还有谁,记不得了。他们应该是代表福建文学界来北京参加文代会吧,亲人们来自家乡,他们要拜访同是福建人的冰心先...
1929年,胡适以校长身份给中国公学十八级毕业生的赠言是:“不要抛弃学问”。因为毕业后不受功课的约束,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部分是为了一张毕业文凭...
编过《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名刊的陶亢德,对于编辑一道颇有心得,称其为编辑家,大约算不得过誉。他写过一本回忆录《陶庵回忆录》,虽不以谈编务为要,但字里行间却...
现如今,汉语拼音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学习汉字、学习汉语的工具。但是万万想不到,在中国拼音文字运动的先驱中,有一位连普通话都不标准的闽南人,他就是卢...
在现今被广泛阅读的民国学者里,顾随以对古典作品的富于创造性的阐释闻名,《驼庵诗话》《苏辛词说》之类的“大家小书”深受欢迎,尽管前者是顾随讲课记录的选萃,后者是顾随...
未名社时期的李何林和李霁野 在历史悠久的大学中,总会有几位学有专长的名教授,但像南开大学这样,有被学界称作“双璧”的教授,实属罕见。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李何...
著名明清史学家何龄修(1933—2018)先生逝世于2018年3月,距今已逾五载;揆诸生年,今年恰值其九秩冥寿。日前整理旧物,发现2007—2010年何先生与本人往还信件数封,睹物思人,难免...
2023年5月26日上午,我国台湾著名作家陈映真夫人陈丽娜女士在与中国现代文学馆签订《陈映真文学资料捐赠协议》后,将第一批陈映真文学资料正式捐赠给文学馆。这其中包括《忠孝公...
茅盾热心于提携青年作家,文学大家茅盾作品丰硕,为人谦和,素有“文艺园丁”的美誉。 姚雪垠刚出道的时候,其短篇小说《差半车麦秸》受到冷遇,多次被退稿。茅盾慧眼识珠,把...
景梅九是近现代革命的先驱者,也是文学革命的先驱者,以革命家、文学家的双重身份,开辟大片文学园地,团结、扶植了一大批新文学作家,促进了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的历史转型...
夏仲翼先生辞世。5月28日早晨在朋友圈看到这个消息,几天来头脑里都是夏老师的身影、动作、声音。 一 夏老师给我们讲“外国文学史”课时,五十六、五十七岁,这是现在从他出生...
一 大学时代,我因陈敬容“一千年等于一刹那,人间死了多少帝王”的诗句,记住了她。此诗投射了女诗人穿越时空的内在精神,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赵毅衡曾认为:如按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