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闽江流域上下游之间自明清以来长期存在着倾斜性的经济联系,具体表现为上游向下游输出较多的产品,而下游对上游输出则少,原因在于两地自然条件上的差异。这一倾...
元·吴镇《芦花寒雁图》 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苏轼与弟苏辙(字子由)赴汴京应举,经过渑池(今属河南),寄宿于老僧奉闲之舍。嘉祐六年十一月,苏轼被任为凤翔府(今属陕西)签判,苏...
摘 要: 唐代“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等贵富集团的田庄经济,无论是其发展途径、膨胀方式,还是其作用影响,都表现出明显的恶性特征。贵富集团对土地资源和社会财富贪得无厌的...
第二编 大型灌渠及陂塘技术的发展(春秋战国至南北朝) 第二章 蓄水陂塘 第三节 陂塘工程技术 修建陂塘,是解决来水与用水之间在时间分布上和水位高程上的矛盾,以很好地利用水...
一、四大窃贼及其代理人从没有停止推进土地私有化的图谋。 1.新华每日电讯2009-03-24 09:55:36以记者张超的名义发了一文《都说不变了,又来意见了,70年后再买一次自己的房?》。 文...
周恩来总理于 1971年11月14日清晨 ,在人民大会堂接见[美]作家威廉•韩丁(原名威廉•辛顿)。韩丁后来撰写了著名的《翻身——记载张庄土地改革的经验》和《深翻——记载张庄集...
汉字在古书里都是直排印刷的,自上而下、自右而左地阅读,如果是横写的字,如扁额、题词、对联之类,也是自右至左或自上而下的写或读。“五四”运动以后,学习西方拼音文字,...
第二编 大型灌渠及陂塘技术的发展(春秋战国至南北朝) 第一章 引水渠系 春秋以后,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井田制迅速瓦解,与之相适应的以排涝为主的沟洫工程也堙...
近年来,环境史成为史学研究的热点,可持续发展问题更为社会各界所关注,这也给农史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视野。我在《中国传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实践》一文[1]中肯定了中...
【摘要】:民族主义史学是近现代史学的主要潮流。自17世纪从西方兴起以后,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扩张而走向全球,至今不衰。对于非西方地区的史家而言,民族主义史学为他们抵御...
八思巴文曾经是元朝官方文字,现在早已成为死文字。但八思巴文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珍贵。本期《中国社会科学报》推出 “绝学大寻踪:八思巴文...
关于中国、印度彼此交流、学习的成果,尼赫鲁有一段精彩独到的议论。他说: 在千年以上的中印两国的交往中,彼此相互地学习了不少知识,这不仅在思想上和哲学上,并且在艺术上...
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 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洞庭雨脚来吹笙。 酒酣喝月使倒行,银云栉栉瑶殿明,宫门掌事报一更。...
〔摘 要〕 唐高宗朝,部分均田农户经济开始破产分化。武周到睿宗时期,均田农户经济的破产分化已相当严重,威胁到了国家财政收入和社会稳定。玄宗朝,均田农户经济大多破产,...
1942年,李约瑟受英国文化委员会等机构的资助和派遣来华,准备支持战时中国的科学研究。李约瑟一方面作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来华访问、交流,另一方面他最重要的官方身份则是中英...
【一】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条道路的斗争。单有在经济战线上(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通过历史衍生和由选择得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文化是由各种元素组成的一个...
第二编 大型灌渠及陂塘技术的发展(春秋战国至南北朝) 第一章 引水渠系 第二节 大型引水渠道工程的技术成就 我国早期大型引水渠道工程漳水渠、都江堰和郑国渠,都创建于战国时...
农业劳动力危机。礼顺兄和家凯兄是我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乡工作时的朋友。当时,礼顺兄是砖厂负责人,家凯兄是村长。一晃,他们都已花甲之年了。家凯兄到城里随在县城打工的儿子...
第二编 大型灌渠及陂塘技术的发展(春秋战国至南北朝) 第一章 引水渠系 第三节 灌溉渠道工程技术 春秋战国至南北朝时期,我国兴建了大量的引水灌溉渠道,涌现了一批大型渠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