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泉州宋船挖掘现场。 这是一艘700多年前的宋代木船,它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艘完成了海上丝绸之路往返航行的古船,也是中国古代福船的活化石。自1974年在福建泉州湾后渚港出...
全文阅读 战国时期巴蜀文化水草纹符号试析 (作者:严志斌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洪梅 中国国家博物馆 原文刊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7年第7期)...
浴火重光,当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以这样的主题来到中国,已经让人感到这背后的厚重故事。 从2005年在世界巡展开始,浴火重光: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以下简称...
全文阅读 黄河流域商时期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产地研究以郑州商城和殷墟为中心 (作者:黎海超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耿庆刚 原文刊于:《江汉考古》2017年第4期)...
全文阅读 西周时期的殷墟与周边:文化的传承与革新 附论有关殷遗民的若干问题 (本文由作者提供 作者:牛世山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原文刊于《华夏考古》2017年2期)...
1972年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现藏湖南省博物馆。长205厘米,上端宽92厘米。根据遣策,这种帛书应该称为非衣,其实是出殡时张举的一种殅幡,入葬时即作为随葬品覆盖在...
三星堆青铜像为何会高鼻深目? 三星堆和金沙遗址为何都会出土大量象牙?为何会有黄金面具和权杖这种非中原的文化产物? 作为古蜀文明的代表, 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留下了太多未解...
西汉, 1973年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3号西汉墓出土,高21厘米,长48.5厘米,宽25.5厘米。现藏湖南省博物馆。盝顶式长方形,木胎,奁身满布凸起的云气纹作装饰,其作法是先以白色沥粉勾...
【守望家园】 十多年前,中国考古学家主动走出国门,在境外开展考古发掘工作。迄今为止,从亚洲蒙古高原到南美热带雨林,从丝绸之路沿线到非洲南部海滨,都可以看到中国考古学...
2017年2月26日,为配合鸿古余音早期中国文明展,上海博物馆邀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著名史前考古学家赵辉老师为我们带来讲座中国考古学对中国文明...
全文阅读 三星堆文化的再思考 (作者:施劲松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原文刊于:《四川文物》2017年第4期)...
全文阅读 南朝弥勒造像与傅大士弥勒化身 (作者:李裕群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原文刊于:《考古》2017年第8期)...
全文阅读 从出土遗物看商时期南方与中原的文化互动 (作者:豆海锋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原文刊于:《考古》2017年第4期)...
陕西省礼泉县唐昭陵赵王李福墓出土,现藏于礼泉县昭陵博物馆。匙长6.2厘米,宽3.3厘米,柄残长6.5厘米。白玉,玉色纯净,匙面呈椭圆形,前端略尖,柄部分为两段,前粗后细,并琢...
4月12日,经过两天的评选,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从25个入围项目中脱颖而出,宁夏青铜峡鸽子山遗址、贵州贵安新区牛坡洞洞穴遗址、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等10个项目入选。27年来...
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长6.5厘米,高4.8厘米,前档宽3.5厘米,后档宽2.7厘米。此棺置于水晶椁内,为五重宝函之一。以羊脂白玉琢制而成,形状犹如民间木棺,由盖、室、座三...
请问您对哪次走向海外的中国历史展览印象最深?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宋向光想了想说:有一场明改变中国的50年,还有一场中国镜花水月都很不错。 这两场展览的主办方都不是...
高道悦及其夫人李氏墓志于1969 年出土于德州。考古学界对高道悦墓志进行了大量的考据,而李氏墓志在面世近半个世纪以来却很少有人问津。经过考证,李氏墓志包含了大量有价值的...
全文阅读 学习夏鼐1941年的讲演稿:《考古学方法论》 (作者:王兴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研究所 原文刊于:《考古》2017年第6期)...
在我国很多考古发掘中,发现数量最多的恐怕就是那些破破烂烂的陶片了。这些古人丢弃的生活垃圾,在普通人眼中价值不高,却被考古学家视为珍宝,整天摸来摸去,爱不释手。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