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中期,1967年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白家庄出土,现藏陕西省扶风周原博物馆。通高16.2厘米,口径47.3厘米,深8.6厘米。水器。是西周微氏家族中一位名叫墙的人,为纪念其先祖而作的...
丹凤门位于大明宫南面,是宫城的正门。考古发掘表明,丹凤门址的东西跨度近200米,有五个门道,每个门道的形制和大小相同,净宽皆为8.5米、南北进深为33米,门道是由木结构做成,...
商代晚期,现藏上海博物馆。高30.8厘米,口径33.2厘米,底径18.3厘米,重9.4公斤。敞口,折肩,鼓腹向下略收,圈足较高。口沿下饰蕉叶纹,内饰兽面纹,下沿饰一周龙纹,两两相对,...
含元殿为大明宫的正殿,利用龙首山做殿基,现在残存遗址还高出地面十米余。含元殿初建于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竣工于龙朔三年四月,后毁于唐末战火。含元殿为一建筑群体,...
从本书的英文和日文版同时出版之日算起,至今年已过近一旬;距韩文译本的出版也已近五载。然而经过漫长的等待之后,其中文译本终于准备付梓了。但跟之前的诸版本相比,现在只...
说陶话彩(10) ——庙底沟文化彩陶色彩运用的境界 我们通常读到的彩陶图案,大多是无色的黑白图形,对它们原本的色彩功能,一般是感觉不到的。或者说我们看到的仅仅只是彩陶的...
大遗址保护是十一五期间国家文物局正式提出的新时期文物保护战略之一,近年来各地都在积极推进大遗址保护工作,无论是陕西、河南等传统文物大省,还是湖北、山东、江苏等省份...
商代晚期,1977年陕西省清涧解家沟出土,现藏绥德县博物馆。通长17.5厘米,枓深4.8厘米,枓径9.5厘米,重500克。挹酒器。枓体圆形,深腹,斜壁,平底。枓柄端作一羊首,角大而向下弯...
秦陵兵马俑等出土文物涉及秦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思想、艺术等方面。1987年,秦始皇帝陵及兵马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30年来,广大考古、历史工...
甘肃省敦煌莫高窟第一七窟北壁,约为晚唐时期。近事女是指在家受五戒的女子。此像画于高僧洪巩影窟正壁洪巩塑像之右侧,与左侧的比丘尼侍者画像相对照。她们不是具体某人的肖...
战国后期,1958年陕西西安后园寨出土。长22.3厘米,径6.8厘米。车马器,軎头作羊首形,大角向前翻卷,颌下垂长髯,口微张,軎身突起一曲缘的鸟首,面向车毂。通体错银作卷云纹。此...
甘肃省敦煌莫高窟第九窟中心柱后壁所绘。这是一幅未完工的墨线画稿,人物高约五十厘米,均着官服,一人由殿上踏级而下,挥袖仰首若有所思。殿侧一人双手握笏板举头眺望,画者...
摘要: 庙底沟文化彩陶分类系统中,鱼纹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庙底沟文化的鱼纹有少量为写实图案,其次是抽象的几何化纹饰,更多的是完全几何化的纹饰。辨析这些几何化的与鱼纹...
在6月10日中国文化遗产日即将到来之际,北京晨报记者独家探访存放副中心出土文物的库房。这里有哪些重要文物?文物背后隐藏着哪些信息?发掘过程中又有哪些刺激的遭遇?考古专...
商代晚期,1961年河北青龙抄道沟出土,现藏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通长30.2厘米,柄长11.6厘米,锋刃长18.6厘米,重350克。兵器,身、柄连铸,剑格处有两外凸小齿,中脊起棱。剑柄呈椭圆...
说陶话彩(7) —— 彩陶鱼纹的变异之一 我们知道在半坡文化彩陶中,鱼纹是一个很流行的纹饰主题。彩陶上有很多全形的鱼纹,但也发现有一些特别的鱼纹,这其中有无头的鱼纹,也...
唐潞县县丞艾演墓。北京市文物局供图 近日,北京市文物局对外发布了今年上半年考古工作成果:2017年上半年,北京完成考古发掘项目20余项,发掘和保护各时期古墓葬1300余座,窑址...
麟德殿位于大明宫太液池西南部的高地上。麟德殿是大明宫最大的建筑群,是皇帝宴饮群臣、观看杂技舞乐、作佛事及外事召见的地点。据考证,其始建年代可能在高宗龙朔三年(公元...
商代晚期,高38.8厘米,口径31.6厘米,底径29.1厘米,重1.4千克,现藏上海博物馆。口边折沿,短颈,广肩,圈足较高,上有四个大方孔。肩上饰四个大卷角羊首,立体高浮雕,颇有气势...
摘要 :庙底沟文化彩陶分类系统中,鱼纹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庙底沟文化的鱼纹有少量为写实图案,其次是抽象的几何化纹饰,更多的是完全几何化的纹饰。辨析这些几何化的与鱼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