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对峡江地区宋代墓葬的形制、随葬品进行类型学研究,将本地区宋代墓葬划分为三个时期。然后,分析了峡江地区宋代墓葬的文化因素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使我们了解...
【摘要】 彩陶是远古先民的智慧结晶,它的诞生是人类社会的重大进步。彩陶就像历史文献一样记录并反映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在中国的彩陶文化史中最精彩的要数马家窑...
【摘要】 狮子山楚王陵是汉代考古的重大发现,因该墓早年曾遭盗掘,其墓主问题自发掘以来一直存在很大争议,并由此产生了诸多的墓主观点。对墓葬形制和出土遗物的综合分析,可以认...
摘要: 商文化的手工业作坊内或附近往往有埋葬牺牲的现象,本文将其进行了梳理,并与甲骨卜辞和文献中的相关记载进行了比较,认为其是与手工业有关的祭祀(或巫术)活动的遗存...
【摘要】 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一带的马家窑文化,因1923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而得名。从马家窑遗址发现至今,学界对该文...
【摘要】 2008年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以来,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在苏州地区西北部70余座山脉发现土墩300多座。土墩均分布在山脊上,有一山一墩、一山多墩以及一山数十墩,大多为西周中期至春...
【摘要】 老官台文化是分布在渭河、汉水流域的一个新石器时代中期偏早阶段的考古学遗存。本文主要对分布在渭河流域的老官台文化进行分期研究。对此文化的分期主要是通过各主要...
【摘要】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制陶是最早的手工业和最早的科技发明。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陶器以独特的形式,得以保存千万年,凝结着古人的智慧和创造性的劳动,记录下古代社会...
【摘要】 2005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博罗横岭山—商周时期墓地2000年发掘报告》(以下简称横岭山报告)[1],是迄今以来经考古发掘的两广地区夔纹陶类型遗存中资料公布最详实、分期工作...
【摘要】 西汉楚国第三代楚王刘戊,因参加“七国之乱”而兵败自杀,根据考古发掘资料,目前其葬地有狮子山、北洞山、驮篮山三种提法。通过对这三种观点的辨析,结合驮篮山楚王墓的...
【摘要】 马家窑文化彩陶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和装饰技法,它是美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装饰艺术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篇章,本文分析了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的形式美法则,论述了马...
【摘要】 1999年,福建省晋江市深沪湾出水一批文物,包括铜铳、铁炮、瓷盘、铜锣、锡壶等,晋江市博物馆对该批文物进行了征集。2000年、2006年,中国水下考古队先后派人到文物出水现场...
【摘要】 韩森冢墓主有秦孝文王寿陵、秦庄襄王陵、汉史皇孙冢、汉刘康恭皇陵等说,根据最新刊布的调查勘探资料显示,其应属于一座秦陵。从规模判断其规格至少应比王、王后略低...
【摘要】 钱一本墓园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太湖北岸的城湾山腹地,是一座明代中晚期高等级墓园,规模宏大,占地8000余平方米。园中望柱、牌坊、神道、石像生、泮池、圆形台阶、祭...
【摘要】 润湿伤民是指潮湿对人们身体和生活带来的伤害,汉代文献与考古资料表明,当时人们对此问题认识客观全面,主要表现在医学、饮食、建筑等方面,并进行了积极有效的预防。 【...
【摘要】 通过对墓葬形制规模及墓前石造像年代的综合判断,完颜希尹族族墓地一墓区1号墓墓主人为完颜希尹之孙完颜守贞。 【关键词】 完颜希尹家族墓地 一墓区1号墓 完颜守贞 分...
【摘要】 玉器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有着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古代玉器的社会功能最初用于祭祀、身份象征,以及以玉比德。至宋代以后,则逐步演变...
【摘要】 在新宾满族自治县境内,自1982年以来陆续发现多处石盖墓地。石盖墓既有独立存在者也有成组分布,还有与高句丽积石墓地分布在一起的现象,年代早者在战国时期,晚者下限到西...
【摘要】 以往对鲜卑遗存的研究和论述可以说是林林总总,但本文有自己的视角,在概括鲜卑葬俗的特点时.更专注不同性别之问的差异,以及随着鲜卑族的南迁和逐步汉化所作的动态观察...
【摘要】 汉墓壁画作为一种宗教行为,必然受当时社会宗教信仰发展的影响。西王母信仰在汉代受到推崇,但其图像却在壁画墓中较少见到,而在画像石墓中大量出现,这一现象是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