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88年,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大同市博物馆组成的考古队在大同市南郊电焊器材厂(今大同市长途汽车新南站北)发掘了平城地区第一处大型北魏墓群[1],共167座墓。在整理资料期...
【摘要】 唐玉华宫建于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其前身是建于武德七年(624年)的仁智宫,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废宫为玉华寺。显庆四年(659年)至麟德元年(664年),玄奘在玉华寺翻译佛经。玉华...
【摘要】 《李仲胤墓志》的出土为研究李仲胤本人及其家族的历史提供了新的可靠材料。根据墓志可知,李仲胤一生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其人属赵郡李氏东祖房一支,其家族在李仲胤之前...
【摘要】 四川蓬溪县慧严寺大雄殿壁画《仙天朝贡》是四川地区明末的代表性佛教艺术遗存,与蓬溪县宝梵寺壁画为代表的四川明代前中期工细金碧的风格不同,属于民间粗犷水墨一路。...
内容摘要: 唐大和三年(公元 829 年)洛阳景教经幢是粟特移民后裔刻勒者为其母亲“安国”安氏夫人所建造的,经幢题刻将“母爱”提到一个主题,将神性“圣爱”与人伦“母爱”结...
摘要: 1972年长沙东郊五里牌乡马王堆一号汉墓(以下简称一号墓)出土了一套乐俑1,分歌舞俑和吹竽鼓瑟俑两组。它们似乎再现了墓主生前的宴飨乐舞场面,由此可窥探西汉乐舞型态。...
【摘要】 大西政权是明末张献忠领导创建的农民政权。至今为止,尚没有涉及该农民政权用印制度的有关成果。本文收集整理现遗存的十余方明末张献忠农民军的印章,并结合相关历史文...
【摘要】 巴中地区出土的宋代瓷器主要为青瓷器,少量的白瓷和酱釉瓷。根据出土瓷器釉色、形制变化和器物组合,将巴中地区出土的宋代瓷器划分为北宋早期和北宋晚期到南宋两个阶段...
【摘要】 原始绘画和雕塑作为原始社会时期原始先民的艺术作品,主要是从现代的观点来看待的,因为原始社会的人们还没有从理论上形成关于艺术的概念。绘画和雕塑是原始先民巫术活...
【摘要】 近年来,在明长城沿线隘口陆续发现了四通记载明代戍边军人拥有地亩、营房等生产生活资料的碑刻。它们在格式、内容等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立碑年代也相近,这说明散布于不...
【摘要】 四川地区出土了大量的宋代铜镜,其中湖州镜存世数量大,分布范围广,年代集中于北宋晚期到南宋中期。成都作为宋代重要的铸镜中心,而四川地区却大量流行湖州镜,出现这一现...
【摘要】 本文旨在对陕西陇县出土的皿屖方座簋、旬邑出土的皿戟与湖南桃源出土的皿天全方罍做比较研究,认为它们是一个家族的器物。从形制、纹饰、铭文等方面论证皿天全方罍的...
【摘要】 本文依托20世纪70年代中国纺织考古的一次重大发现—福州南宋黄昇墓(淳祐二年,1243年)出土的纺织服饰资料,从“服装”与“着装对象”二元关系出发,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
【摘要】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五年,归并整合御前侍从咨议系统,借鉴晋制组建集书省。集书诸职不仅供官员迁转,还可充当胡汉大族子弟的起家官,出土墓志对此记录甚详,展示北朝的仕进制...
【摘要】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唐代银质造像一组四件,其特点为头戴冠,有背光,身穿衣裙,有护甲,脚穿靴。有学者定名为力士造像。通过对本馆银质造像与力士特征的比较,从有无背光、上...
【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出土于北京的“金《孙即康坟祭文》暨辽《孙克构墓志铭》”残石,对于研究辽金历史有着很高的史料价值。但长期以来,该石刻一直未受到辽金史学界的注意。本...
【摘要】 即将出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有《郑文公问太伯》一篇,记载了太伯对郑文公的临终告诫。其中太伯历数了郑国自桓公、武公、庄公以来东迁启疆,昭公、厉公斗阋斩...
【摘要】 忻州窑子墓地是近年来内蒙古中南部地区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该墓地出土人骨标本是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东周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古代人类标本,在探讨该时期中原王朝北扩疆土...
【摘要】 2000年前后,绥中县东王岗台村民在修整土地过程中发现一批铜器。后经确认,应为一处窖藏。东王岗台村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高岭镇,地处辽西走廊西端,南临渤海,西部与北...
【摘要】 济南卫巷遗址位于济南市历下区,北至泉城路,南到黑虎泉西路,东临天地坛街,西接榜棚街。2008年8月,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在配合此区域基建项目进行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一处宋代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