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根植于中国传统社会的老字号,因其历史文化悠久,具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属性。在现代社会转型和经济模式转换过程中,许多老字号面临生存危机,其遗产资源的转...
摘要: 针对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与经验,2019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山大学承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论坛在广州举行...
摘要: 随着知觉现象学的发展,人们日益感到,身体的缺席在场依然是一个切实存在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具身体现研究,即身体研究由身体观转向身体感。感官民族志不仅涉...
摘要: 马克思等经典作家创造性地吸收和发展了历史上及其同时代社会发展学说,更重要的是形成于社会现实生活的实践之中。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民间文艺学对文化发展具...
【摘要】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族话语体系中, “中华民族”是 “大家庭”,各个民族就是组成这个 “大家庭”的成员,“民族大家庭”与新中国是二位一体的。新中国的民族工作和...
实验语音学为语言学这门传统的人文学科增加了实验科学的新方法,为语言分析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内容,为有声语言资源库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语音声学参数库(Acoustical Databas...
我很荣幸受邀参加此次“70周年中国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论坛。我从事的是佛教考古研究,长期在敦煌研究院工作。所以,我想从敦煌莫高窟和藏经洞构成的敦煌文化遗产的包...
摘要: 德意志民族发展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勤劳美德”,不仅推动了几个世纪的经济发展,而且也对于市民阶层的成长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从中世纪开始兴起的“工匠伦理道德”,在16世...
帔巾是新疆各族妇女喜欢的一种衣饰,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女子,都对帔巾情有独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民族民俗展厅,陈列着各具特色的帔巾,有丝、毛、棉等多种质地...
这里是祖国南疆,曾经是交通大动脉难以覆盖的“神经末梢”;这里是面向东盟的大通道前沿,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如今的广西千里边境线已成为发展热土,在新一轮...
摘要: 哈探把都儿,蒙古土默特部人士,黄金家族成员,是明代西海蒙古重要首领之一。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他称霸西藏北部广大地区长达十几年,曾与藏巴汗大军对峙,后由噶玛噶举派红帽...
郑岩(蒋立冬绘) 郑岩的研究在学界被称作美术考古或考古美术,这与他的教育经历直接相关。受家庭影响,郑岩对美术一直有些特别的情结,求学阶段他先后跟刘敦愿先生、杨泓先生...
礼仪文化体现了北京人的深层文化性格 记者:您认为北京文化有着怎样的特点? 萧教授:北京文化会让我联想到长城、故宫、胡同、四合院、北京小吃。这些有形的文化标志,是不同...
摘要: 民族法治是民族法治实践与民族法治理论的统一。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民族法治建设大体经历了初创、恢复与提升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70年来,我国民族法治实践高度重视法律...
摘要: 21世纪以来的近二十年,既是台湾少数民族文学臻于成熟的重要时期,也展现了新的文学生态之形塑。少数民族作家以“返本”与“开新”的文学创作,纳入多样性民族文化内涵,推动...
摘要 :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分类始于19世纪左右,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学者对知识分类的认知。经过200年学科划分的发展,到今天,无论是国内在推行的“双一流”学科建设...
摘要: 杨庆堃所著的《中国社会中的宗教》是研究中国宗教的一本经典之作,但学界对其核心概念混合宗教(diffused religion)和独立宗教(institutional religion)存在诸多误解。这组概念脱...
摘要: 民族经济治理中基本坚持非制度管理为主,习惯法治理为辅的模式。换言之,以民族习惯法为源头的经济治理是民族地区维持经济的基本法则。民族地区经济治理模式的现代化延伸...
摘要: 依据文献和田野调查可知,土族纳顿节的名称是由地方精英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此后得到政府、媒体和学界的认可。此前乃至当下,地方民众习惯上称之为纳顿会,或者七月会、八...
摘要: 满语是一种濒临消亡的语言,曾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对这种语言的记录、保存和研究具有抢救人类濒危文化资源的重要价值与意义。本项目在充分占有系统丰富、客观真实的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