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书作为皇帝下达的命令,堪称“最高指示”,绝对是“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不过,其中有一类特殊文本可称帝王“自我批评”的“罪己诏”,其执行就全凭下诏者本身的自律和自觉了.不管能否得到认真执行,这“罪己诏”本身就是值得探讨的政治文化现象.本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天自省,合于古训;有过自责,也算常人修身应有之义.但是,帝王决非常人,而是“圣天子”,不惟“圣”,且高居天人之际,近乎“神”,“君权神授”.如此神圣的古代帝王,能自省其过,已殊非易事,若进而写成文告——《罪己诏》,颁示天下,就更加轰动舆情了.古代帝王能操起“自我批评”的武器,毕竟不乏引人思考乃至可资借鉴者.古代帝王因犯错误以后对自己惩罚的一种证明。一种自我批评比如朱元璋、顺治帝福临目的是为了安抚人心、稳固江山提高自己在子民心中的形象。 在此写的是嘉庆帝的《遇变罪己诏》。 嘉庆帝的《遇变罪己诏》原文 朕以凉德,仰承皇考付托,兢兢业业,十有八年,不敢暇豫。即位之初,白莲教煽乱四省,黎民遭劫,惨不忍言,命将出师,八年始定。方期与我赤子,永乐升平。忽于九月初六日,河南滑县,又起天理教匪,由直隶长垣,至山东曹县,亟命总督温承惠率兵剿办,然此事究在千里之外;猝于九月十五日,变生肘腋,祸起萧墙,天理教匪七十余众,犯禁门,入大内,有执旗上墙三贼,欲入养心门,朕之皇次子亲执鸟枪,连毙二贼,贝勒绵志,续击一贼,始行退下,大内平定,实皇次子之力也。隆宗门外诸王大臣,督率鸟枪兵,竭二日一夜之力,剿捕搜拿净尽矣。我大清国一百七十年以来,定鼎燕京,列祖列宗,深仁厚泽,爱民如子,圣德仁心,奚能缕述?朕虽未能仰绍爱民之实政,亦无害民之虐事,突遭此变,实不可解。总缘德凉愆积,惟自责耳。然变起一时,祸积有日,当今大弊,在‘因循怠玩’四字,实中外之所同,朕虽再三告诫,奈诸臣未能领会,悠忽为政,以致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较之明季梃击一案,何啻倍蓰?言念及此,不忍再言。予惟返躬修省,改过正心,上答天慈,下释民怨。诸臣若愿为大清国之忠良,则当赤心为国,竭力尽心,匡朕之咎,移民之俗;若自甘卑鄙,则当挂冠致仕,了此残生,切勿尸禄保位,益增朕罪。笔随泪洒,通谕知之。 《遇变罪己诏》简单解释如下: 我(嘉庆皇帝)做了18年皇帝,从不偷懒。刚即位的时候,白莲教闹了8年才平息。今年9月初六,突然有天理教的人造反,70多人攻打紫禁城,杀入大内,幸好我的二儿子(后来的道光皇帝)亲自杀死二贼,大臣们也努力杀敌,终于平定。 我大清朝170年来,爱民如子,我虽然没有什么爱民的政绩,但也没有残害百姓,为什么会有人造反杀入大内?现在惟有批评自己,然而这么大的祸事,必定是累计了好长时间,我再三告戒大臣不要‘因循怠玩’,但大家都不听,导致这么大的事情发生,汉唐宋明都未曾有过。 说到这里,再不忍说下去,惟有自我反思,改正错误,上报苍天,对下平息民怨。众大臣如果还是大清国的忠臣,就应该赤心报国,帮我改正错误。如果还是自甘堕落,你们还是辞职算了,不要占着位置,增添我的罪过。 "罪已诏"和“罪己诏”有什么区别? 【罪己诏】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安危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发生的一种口谕或文书。它通常是在三种情况下出现:一是君臣错位,二是天灾造成灾难,三是政权危难之时。用意都是自责,只是情节轻重有别。 【罪已诏】从字面上理解,罪,罪过;已,已经;诏,告诉,告诫,昭告天下。就是罪名已经昭告天下。但是词库里搜索不到在这个词语,大概是“罪己诏”的误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