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故事 > 道教故事 >

道教的介绍:道教的宗教意义 道教的魂魄思想(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2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道教的魂魄思想
    一般汉人信仰的「魂魄」之说,出自《礼记》郊特性「魂归于天,行魄归于地,故祭、求诸阴阳之重义」。形成人死后的灵魂有魂、魄两种的思想,魂是人之构成中的「阳」、「气」部分,魄是人之构成中的「阴」、「形」部分。有关魂魄与形神二分的说法,在《太乙金华宗旨》有一段这样的论述:
    一灵真性,既落乾宫,便分魂魄。魂在天心,阳矣,轻清之气也。此自太虚得来,与元始同形。魄,阴也,沉浊之气也。附于有形之凡体,魂好生,魄望死,一切好色动气,皆魄之所为,即识神也。死后享血食,活则大苦,阴返阴矣,以类聚也。学人炼尽阴魄,即为纯阳」。
    道教逐渐形成形神与魂魄二元论,以魂气(元气)属天属阳,而魄形(形体)属地属阴的论述,在道教的经籍之中屡见不鲜,例如《道德真经新注》中曾写道:人之生也必载魂,魂是阳神,阳神欲人生。魄是阴鬼,阴鬼欲人死」。或谓:魂者,正神,神贵明信。魄者,邪鬼,鬼尚狂悖」。
    道家「气」生万物的说法,与「魂魄」概念结合后,形成的观念是:「魂魄是气,气分阴阳,阳气为魂,阴气为魄」。例如在《易》中写道:「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故知鬼神之情状,左叁魂,右七魄,各按其位,自然凝定,其气和畅于四肢也。魂为阳神,魄为阴鬼」。以及《天隐子?安处》:「人之魂阳而魄阴,明多则伤魄,暗多则伤魂。伤于明暗则疲疾生焉」。而后葛洪的《抱朴子》一书中所谓:「形分则自见身中叁魂七魄」,以及西元十世纪张君房编的《云笈七籤》一书,在《云笈七籤?魂神部》更提出叁魂七魄的说法:
    人身有叁魂七魄,魂欲得人清静,欲与生人延益寿算,绝秽乱之想,久居人身中,则生道备矣。魄常欲得魂不归,魂若不归,魄即与鬼通连。魂欲人生,魄欲人死,魂悲魄笑」。
    有关道教魂魄的演变,在近代道教学者陈撄宁的《黄庭经讲义》就曾说到:「自来言魂魄者,理论至赜,不可华陈,挈其大纲,约有十说:以阴阳论魂魄者」,在陈氏《礼记》注中亦写道:「魂者,阳之灵而气之英﹔魄者,阴之灵而体之精」。
    这种说法到了汉代,又和阴阳家的五行观念结合,进一步以大自然现象来说明人体内部运行的情况,将「天」的运行和「人体」的运行,合而为一,出现了以「人」配「天」的特色。《朱子全书》中写道:「魂属木,魄属金」。所以说,叁魂七魄是金木之数也。
    东汉时期的道教,将魂魄观念进一步扩大,认为人体内部气血之运行,就如同「宇宙自然」一般,所以,人体的养生,必须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作调整。
    汉代学者开始将人体的「五臟」和金木水火土「五行」相搭配,在《内经》中提到:「心藏神,肝藏魂,肾藏精,肺藏魄」。又曰:「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者谓之魄」。此言神与魂为一家,魄与精为一家。正合丹道东叁南二,木火为侣,西四北一,金水同宫之说。这种以五行搭配万物的说法,主要跟汉代的社会风气有关,因西汉一代,神仙道家之说流行,虽然政治上提倡儒术,但宗教上早已为阴阳家、道家和神仙思想所把持。到了东汉时代,阴阳谶纬之说流行,将阴阳五行的说法套用在各种事务上,几乎成为一种风潮,于是,汉人便把阴阳五行的观念和人的魂魄及身体相结合,形成了道教独特的生命思想和天人关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