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是佛陀说过的话的汇编,经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论是对经、律的解释或阐述。其传说部分也许是为了展现佛教的神奇之处;其哲学与修行部分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道理;其将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无论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释一些科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达到导人向善的作用。 过去有一位受持五戒的优婆塞,他的亲友很认同婆罗门的修行方法,对于婆罗门穿着破旧的衣服、以火烧身等苦行,以及平时都是吃简陋的粗食、睡在粪秽当中,由此种种,对于这样的苦行十分信服。 一日,他对优婆塞说:‘你看看这位婆罗门的行谊多令人崇敬!你曾经见过比他的修行更高超、少欲知足的行者吗?’优婆塞说:‘这种所谓高超的修行,只是在欺骗你罢了!’于是,优婆塞和他的亲友便一起问这位婆罗门:‘你如此修苦行,是为了求什么呢?’婆罗问回答:‘我修苦行是想求未来能当国王。’ 优婆塞对亲友说:‘这个人的苦行,只是为了求取国王的名利,想要拥有全国各地的奇珍异宝。他会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宰杀众生,会因爱好美色而有众多宫女侍奉在侧,也会过着以种种音乐自娱的五欲生活。这位婆罗门并不满足作一位拥有诸多财宝的大臣长者,而是希望全世界各地的珍贵宝物都归属于自己,如何能说是个少欲的人呢?你只看到他身行苦行,就认为他是个少欲的人,殊不知他的内心是贪求无厌的!’ 优婆塞接着以偈阐述: ‘所谓少欲者,非必恶衣食, 无诸资生具,以之为少欲。 此人于今者,心如大河海, 贪求无厌足,云何名少欲? 今修此苦行,贪渴五欲故, 此人实虚伪,诈现少欲相, 为贪故自苦,实非少欲者。’ (责任编辑:admin) |